襄陽城的州牧府,如今成了臨時的行宮。
朝廷的幾萬兵馬,此前全靠呂布、黃忠兩尊戰神的名頭震懾四方,如今有了荊州軍的效忠,實力陡然拔升了一個台階。
這塊富庶之地,終於不再是任人撕咬的肥肉,而是牢牢釘上了朝廷的徽記。
天下幫派,追隨過何進,依附過董卓,投效過袁紹、曹操……卻獨獨沒人想過,去押注那個看似最不靠譜的大漢女帝。
劉宏荒唐,劉辯被玩家燕南飛摔死,劉協被逼的精神幾近崩潰。
大漢皇帝,在玩家崛起的時代,早已淪為高危職業與諸侯掌中玩物的代名詞。
隨著玩家勢力膨脹,即便是曹操、袁紹這等梟雄,也不得不倚重玩家軍團的力量。
“大漢女帝”?一個近乎荒唐的名詞。
起初,連強烈的反對聲都寥寥無幾。
在許多人看來,這不過是鐵打諸侯、流水皇帝戲碼中又一出短暫的鬨劇。
更何況這位女帝還與南越王韓星河關係曖昧不清。
所有人都覺得劉容的上位帶著玩票性質,隨時可能被掀翻。
然而,這個“玩票”的女帝,卻出乎意料地越坐越穩。
敲打江東小霸王孫策,勒索以仁義著稱的皇叔劉備,如今更將富庶的荊州納入麾下……
難道這搖搖欲墜的大漢王朝,真要被一個女人帶飛?
荊州的這步棋,堪稱絕妙,直接實現了朝廷與地方勢力的雙贏!
荊襄之地,自古文風鼎盛,名士輩出。
若非玩家如海嘯般湧入,以其龐大的數量和迥異的思維徹底壓製了本土精英的光芒。
司馬徽、宋忠這等通曉道學、奇門、兵法、經學的博學鴻儒。
龐德公、諸葛亮、龐統、徐庶、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劉廙、向朗、尹默、李仁……
這些閃耀的名字,本該在曆史長河中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華。
無數才俊曾在此求學,最終卻選擇了隱居不出。
當年,各大玩家幫會也曾趨之若鶩,派人日夜蹲守在司馬徽、宋忠的水鏡學堂外,渴望求得一名士相助。
然而,那學堂外的“迷宮”第一關——或是玄奧的考題,或是刁鑽的辯難,便讓無數雄心勃勃的玩家铩羽而歸,久而久之,隻能無奈散去。
無人能入的水鏡學堂,如今卻因女帝一紙詔令,傾巢而出。
荊州名士,無論隱居山林還是設館授徒,皆被召喚至襄陽城中。
太守府正殿,氣氛肅穆。
劉容端坐主位,打量著下方這群名動荊襄的智者。
諸葛亮如傳聞中“容貌甚偉”,麵如冠玉,眉清目秀,一身儒雅氣質卓爾不群,靜立時便如芝蘭玉樹。
相比之下,其身旁的龐統則顯得平平無奇,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雖非醜陋,卻也難讓人一眼看出其胸中丘壑。
反倒是徐庶,相貌不算出眾,體態微胖,披散著頭發,神態間帶著幾分疏狂不羈,頗有些吊兒郎當的味道。
年長的龐德公、宋忠、司馬徽三人,則眼神深邃,仿佛蘊藏著浩瀚的學識與世事洞明的智慧,令人望之生敬。
“爾等皆是荊襄名士,學富五車,卻隱於山野,不為國家出力,”
劉容開門見山,鳳目掃視眾人,語氣帶著一絲質詢。
“莫非隻是徒有虛名?今日朕親臨此地,便是要向諸位討一劑治世良方!諸公儘可暢所欲言,朕,一律不怪罪!”
殿內一片寂靜。
老成持重的龐德公率先開口:“陛下此言差矣。我等雖處江湖之遠,然教書育人,傳承聖賢之道,培育治國之才,何嘗不是為國儘忠?從未敢有絲毫懈怠!”
劉容秀眉微挑:“哦?蹲在山野之間,教導幾個學生,也算儘忠報國?”
龐德公不卑不亢,聲音沉穩:“治國理政,根基在於人才。”
“若無學識淵博、道德高尚之士孜孜不倦,授業解惑,朝廷又何以源源不斷獲得德才兼備的官員輔政?此乃百年大計,非朝夕之功。”
劉容微微一怔,臉上閃過一絲尷尬,隨即頷首:“先生言之有理,是朕……唐突了。”
“朕所求者,乃一可行之國策,望諸位不吝賜教,解朕心中之惑。”
這時,宋忠拱手道:“陛下,我等雖讀萬卷書,卻從未親身治理州縣,對各地民情、吏治、賦稅、軍屯等具體情狀,遠不如朝中諸位久曆實務的大員熟悉。”
“陛下舍近而求遠,恐非明智之舉。”
這話說得委婉,卻點明了他們這些“理論派”的局限。
劉容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殿內溫度仿佛驟降幾分。
“那依諸公之見,朕今日是求不得了?”
她的聲音裡已帶上了一絲冷意。
諸葛亮、龐統等人眼中精光閃動,顯然胸有丘壑,躍躍欲試。
但為首的司馬徽依舊眼觀鼻、鼻觀心,平靜得如同一潭深水。
諸位年輕俊傑見老師如此,也不敢貿然出頭。
大殿之內,再次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堂堂大漢天子,放下身段親臨荊州求取治國方略,竟遭遇如此冷場,無人應答!
這無聲的場麵,比任何激烈的辯駁更讓劉容感到難堪與憤怒。
一直沉默的司馬徽終於抬起了眼皮,目光平和地看向禦座上的女帝,輕聲問道:“陛下近日……可是龍體欠安?”
劉容蹙眉,不明所以:“朕身體康健,並無不適。”
司馬徽又問:“陛下遊幸天下,巡幸益州、荊州,可是心中鬱結,有所不悅?”
劉容耐著性子:“朕心甚悅,並無鬱結。”
司馬徽這才緩緩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極淡的笑意。
“如此甚好。陛下欲求國策,我等皆有良策獻上。”
“然則,欲行良策,陛下需先明君之道。”
“陛下可願每日雞鳴即起,披星閱卷,直至子時過後方能安寢?夙興夜寐,案牘勞形,無有懈怠?”
劉容急於得到答案,不假思索地應道:“為治國安民,朕有何不願?允了!”
“好!”司馬徽撫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