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郡永遠失去了。
雲南是在明朝完全消化的。漢四郡(朝鮮半島)也永遠失去了。
河套地區在明朝的時候,也一度被丟棄了。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漢化。在漢化的同時,也要讓在這些土地上生活的人,有生存下去的條件。
這樣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如果不能安居樂業,那百姓也會逃亡的。
就拿涼州為例子。
涼州的土地,為什麼會被羌人占據?為什麼漢人隻待在城池,或城池周邊的地方?
因為涼州是連接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漢人待在城池中經商,就可以養活自己。
正所謂“天下亂,而涼州富足。”
馬騰、韓遂就因為亂世占據這重要的通道,才有能力,有實力侵擾漢朝。
也因為漢人占據城池,就可以富足。所以對城池外的土地,就不太看得上。
還因為涼州水草豐美,但不太適合耕種的緣故。
張霸把這些事情,一股腦的跟眾人說了,灌輸進入新臣的腦子裡。
然後,他又說了說棉花。鼓勵涼州漢人耕種棉花,創造經濟價值。
又鼓勵漢人放牧。
羌人能放牧,怎麼漢人就不能了?
可以改變的啊。
隨即,他又說起水泥。用水泥連接關中、涼州,修建出大道。這樣就可以加強關中與涼州的聯係。
如果涼州有事,朝廷可以迅速反應。
然後,他又說了一下馬騰、韓遂的降兵問題。讓馬騰、馬岱、龐德都將羌人兵,讓軍隊中的漢人解甲歸田。
在他們精選出二萬五千騎兵之後,剩下的降兵也先留下,未來可以攻打關中城池用。
這也是削減羌人的力量。
總而言之,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腦的塞入了新臣的腦子裡,又給出了解決辦法。
事無巨細。
他一定要把涼州消化了。不僅是涼州,未來還有幽州、漢四郡,還有交趾,還有南中。
南方的事情很好辦,大力遷徙人口過去就行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