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_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

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1 / 2)

第311章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

乾清宮的宮門關閉很久。

方才打開。

馮孝小心翼翼進來侍奉,而掌燈的宮娥被門絆了一下,摔倒在地,精致的瓷器宮燈摔碎在地。

宮娥驚懼地跪在地上請罪。

“你怎麼辦差的?快收拾下去,退出去伺候!”馮孝擔心皇帝心情不好,遷怒宮人。

朱祁鈺抬起眼眸:“下次注意些,宮燈莫用瓷器,摔碎了容易紮到手,去吧。”

“謝皇爺聖恩!”宮娥連連叩首。

眾所周知,皇帝對宮人甚是寬厚。

偶有宮人犯錯,他非但不責罰,反而改變製度,民間多有“皇帝寵奴”的傳言。

也因此,宮人甚是驕狂,在宮外多有犯罪。

都察院、監察司時常有舉報的諫言。

朱祁鈺雖說要規範宮人,但隻是說說罷了,導致宮人甚是跋扈,連官員都不放在眼裡。

“皇爺,是否該把中旨追回來?”馮孝小聲問。

“追回來也亂了布局。”

“朕的布局被壞了一角,但不妨事,也看到了人心。”

朱祁鈺高興不起來:“清剿多少了?”

“回皇爺,從開年至今,移走了117萬人,皆按照您的吩咐,在交趾分最好的田地、最好的商鋪,內帑又補了一批銀幣,每家最少配一個土人奴隸。”

轉眼,已是景泰十一年六月了。

“到交趾的有多少?說真話。”朱祁鈺不喜歡報喜不報憂。

“回皇爺,安全下船的有97萬人,又有一些下船後病的,分到土地的,應該有83萬人。”

移走117萬,活著拿到土地的,隻剩下83萬了。

移民,果然是最血腥的事啊。

這裡麵,肯定有人營私舞弊,可能活人不超過80萬了。

但這損失也太大了!

“每家再給五個銀幣,不,給十個!”

朱祁鈺道:“田土每人多給分一傾,房子多給一套,再補發一套農具,一口鐵鍋。”

“皇爺,人多了,怕是土地不夠分呀。”馮孝咂舌,這又是一大筆開支呀。

“無妨,安南不夠,就去老撾、柬埔寨借。”

“這兩個國家不是出來占便宜嗎?”

“讓他們知道,大明的便宜沒那麼好占。”

“用命來還!”

“再在江南張榜,凡是願意移民交趾省的,每人分三傾土地,免十年賦稅,發農具發鐵鍋,沒媳婦的給發媳婦,隻要願意去,什麼都給。”

馮孝不敢說話。

交趾的田土已經統計出來了,耕地約37萬畝,就是3.7萬傾。

一人分三傾,一萬多人就分沒了。

皇帝這不是玩笑呢嗎?

可誰都看出來了,皇帝因為損耗太大,已經生氣了,馮孝不敢勸,也暗惱那些運輸船,怎麼損失這麼多人呢?

“你是不是傻呀?統計出來的,是耕種出來的土地,還有多少生地呢?不會開發出來嗎?”

“現在張榜,願意去的,到交趾的起碼要明年了。”

“這一年時間,朱英還不開墾出一批土地出來?”

“而新去的人,也會被征召開墾土地,如此反複,交趾的田畝數字不就上去了嗎?”

朱祁鈺相信朱英的能力。

“還有多少人沒移走呢?”朱祁鈺又問。

“回皇爺,應天府附近的滁州、和州、太平府、寧國府、廣德州、鎮江府都清理完畢了。”

馮孝回稟:“還有77萬人,等著被送去交趾。”

“傳旨運輸船,凡是運送到交趾的漢人,活著下船一個人獎一文錢,死在船上一個人罰船老大一兩銀子,下船就計算,概不拖欠,是賺是賠,讓他們自己掂量。”

“傳旨交趾各地接收點,漢人活著落戶的賞一文錢,死了一個就罰一兩銀子,落戶之後立刻結算,概不拖欠。”

“再鼓勵民間商賈做運輸船的生意,把漢民,都給朕全須全尾地送去交趾!”

“這些在江南是罪民,可去了交趾,那就是金子做的!朕不許他們死,他們就得活著!”

“再在交趾下一道聖旨,凡土民敢傷害漢民者,任何人皆可擊殺,殺害漢民者,當派兵滅其部族!絕不姑息!”

朱祁鈺這股邪火,發到交趾身上去了。

“給移民交趾的百姓,發一張奴隸執照,允許他們販賣奴隸。”

“皇爺,都發嗎?”馮孝覺得有點扯,幾百萬張執照?

“都發,標明有效期即可,第一批執照,有效期十年吧,十年後,再酌情頒發。”

朱祁鈺道:“沒有販奴證的,不許販奴,私自販奴者誅殺!”

您這是要把中南半島給賣光啊。

“林聰在河南做的不錯,撤河南督撫,河南恢複舊製。”

“從於謙手裡調兵,組建南海水師,林聰調入南海水師,當南海水師總兵官。”

“撤山西督撫王偉,山西恢複舊製。”

“從於謙手裡調兵,組建交趾水師,王偉擔任交趾水師總兵官。”

“南海、交趾水師建成後,務必合作,蕩清沿線倭寇,打通交趾至廣州、泉州、上海、天津、對馬島的水路。”

馮孝聽到王偉,就想到了項文曜。

皇帝是削了王偉的權,再把王偉踢去交趾,同時,削於謙手上的兵權。

很顯然,皇帝給於謙設的緊箍咒有失效的架勢,皇帝就開始削權,謹防於謙跳出北京。

所以皇帝才佯怒移民之血腥,其實是劍指於謙。

於謙在西北打開局麵,皇帝就用東南,切割於謙的權力。

“奴婢這就去北京傳旨。”馮孝磕頭。

朱祁鈺嘴角翹起:“再調儀銘出京,組建福建水師,儀銘任總兵官。”

於謙手中的水師勢力,就被削個乾淨了。

“馮孝,給寇深寫封密信,就說朕聽說吐魯番的瓜果很甜,朕想吃了。”

陳友案妖風再大,皇帝一句話,就能鎮住妖風。

而皇帝的旨意要送去北京,由內閣加印後才能頒布天下,以前皇帝在北京,直接就能通行。

現在需要從南京送到北京,再頒布天下。

河南的林聰,已經提前收到了風聲。

皇帝令他掌軍。

意思很明確,南海水師非常重要,他不信任其他人。

還有一層,中樞烈火烹油,不希望林聰這個直言不諱的蠢貨進去瞎攪和,這是皇帝設下的局,不許人壞了。

其實,林聰在河南做的不錯。

河南地處中原,不臨海、也沒有大麵積牧場,吃飯還不夠呢,哪來的土地種植果樹呀?水果罐頭也沒興起。

但河南卻成為中原最富的省份。

因為河南人發揚肯吃苦的精神啊,水果罐頭火了,河南就玩命似的生產陶罐,裝罐頭用。

肉罐頭又火了,河南的陶罐力壓景德鎮、德化,成為陶罐暢銷榜第一。

兩年時間,河南竟有上千家陶罐廠。

陶罐本就利潤微薄,又開了這麼多家,景泰十年時候各家生意已經不好了,看著熱鬨,誰做誰知道。

而且,陶罐沒有技術含量,各地都能造。

林聰深思熟慮後,派人學習玻璃的製作方法,鼓勵民間建玻璃廠、瓷器廠,鼓勵河南用玻璃罐、瓷器罐,自己卷自己。

果然,卷死了一批陶罐廠,河南盛器的名聲也打了出去。

隨著年富發明了魚罐頭。

河南商賈發現了商機,我們沒有羊肉,沒有魚肉,但我們有豬肉啊!

河南出現了豬肉罐頭廠。

豬肉味膻腥,那就多用香料呀,我們河南是天下正中之地,距離什麼地方都近,運費成本低呀。

豬肉罐頭要比羊肉罐頭更便宜,銷量自然就多了。

味道雖不怎麼樣。

但大熱天的,百姓哪裡吃得到葷腥啊,有口肉吃,已經是最幸福的日子了。

罐頭價格再低,那也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費得起的。

逢年過節,能吃兩罐就不錯了。

而河南又是天下交彙的地方,罐頭需要用糖。河南人就種甜菜,靠糖,打開局麵,豫糖通行天下。

景泰十一年初,林聰又建了幾間蜂窩煤廠。

煤價太高了,百姓負擔不起,蜂窩煤應運而生,用煤渣和煤混合而成的蜂窩煤,價格低廉,又節省材料。

天下各督撫,都收到了蜂窩煤配方。

是皇帝公開的。

但河南做的最好。

這些都是林聰的政績,給河南帶來了賣樹業、盛器業、豬肉罐頭業、食肆業。

河南是天下正中,天下商人都要經過河南,所以開飯店也是最賺錢的,還南北交彙之後,形成了豫菜。

林聰即將卸任河南督撫了。

以他的功績,可入閣、入六部,而皇帝卻讓他去南麵掌軍,意味深長啊。

他看到白圭的下場,知道現在不是他返回中樞的時間。

文官變成外戚,難免會遭到攻訐。

但於謙太狠了,直接把白圭打殘,而文官集團更是袖手旁觀,看得讓他林聰心寒。

外戚,若不依附皇帝,怕是在朝中沒有任何餘地的。

所以他會乖乖去南方,掌南海水師。

除了中樞黨爭漸起,他也在思考,皇帝為何讓他掌軍呢?

皇帝最忌文武不分明,對武將報以戒心,對文官戒心更大。

他外寬內忌,又胸襟寬廣,隻要能為他千古帝業添磚加瓦,他肯給最大權限,任人施為。

可一旦觸到他敏感神經,他會立刻收回權柄,毫不猶豫,哪怕損失再大,他也不會猶豫斬斷。

這次,皇帝竟讓他個文官去掌軍。

明人對海洋沒有特殊感覺,甚至不屑一顧,林聰去水師掌軍,多少有點被貶謫的意思。

他讓人取地圖來。

南海,南控交趾,北接嶺南,在海上可是重中之重。

再結合皇帝正在往交趾移民,積極開拓交趾。

那麼南海水師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一旦交趾有變,南海水師可掐死水上通道,並快速運兵去交趾平叛。

皇帝隻是看擔心丟掉交趾嗎?

看看於謙的黨羽王偉,他做了交趾水師的總兵官,交趾想連結內陸,就要經過南海。

這是用他林聰,挾製王偉呢。

南海水師這麼重要,必須得是皇帝的心腹去掌兵才行,所以皇帝打破了文武分治的固有思想,用文官去掌水師。

未嘗沒有,擔心武人掌水師,脫離皇帝控製的意思。

水師要先成建製,死死攥在皇帝手裡,然後才可放心分給武將,由他們代為掌軍。

林聰想透徹之後,就安心等待聖旨,順利交接便是。

山西。

這個被朱祁鈺幾乎遺忘的省份,但這個省份,卻承擔了一百多年拱衛中樞的重任。

自景泰八年起,山西外擴兩個府。

山西可謂是春風得意。

原晉商,多被移民到了寧夏,王偉、俞山、俞綱又陸續移民40萬去寧夏,20萬去甘肅,山西被移走了近百萬人口。

而煤炭生意興起,新晉商以煤炭為基本,再次興隆起來。

北方巨富之地,首稱山西。

本來晉人就擅長經商,雖被朝堂打斷了根子,隨著煤炭業興起,晉商再次崛起,天南海北都有晉商的影子。

北京新興什麼產業,山西就會冒出什麼產業。

因為山西人富啊。

有消費能力,產業才會興起,把整個山西的財政調動起來。

而山西軍,更是寧夏軍、甘肅軍、熱河軍的主力構成人員。

山西各衛所,巔峰時期有七十萬人,諸番調動後,山西軍還有23萬,皇帝南巡,主要從山西抽調邊軍。

隨著大批山西人,移民去西北,導致山西人在哪都有老鄉,他們把生意做到了甘肅、寧夏去,最遠的已經做到了吐魯番了。

這個被皇帝忽略的省份,卻在重現生機,生機勃發,大有和河南爭一爭北方第一富裕省份的寶座。

甚至,山西還飄了,想和江南爭一爭誰富的念頭。

王偉卸任,俞山和俞綱,也要返回京師了。

中樞的亂象,他們也知道。

漢宗案、妖書案、陳友案,三案頻發,中樞有黨爭之象,混亂之局麵。

俞山還寫了一封密奏,送到皇帝手中。

言明黨爭的可能性,以及危害。

然而,皇帝一直沒回信。

這讓俞山的心在下沉,黨爭的局麵是皇帝親手開啟的,目的何在呢?

於謙!

用黨爭來控製於謙?

不應該吧,於謙雖掌兵,但人在中樞,難道還能造反不成?

不是於謙呀。

再結合皇帝在江南的所作所為,皇帝為什麼如此深恨江南士紳呢?

江南士紳對中樞是很聽話的,讓交稅就交稅,殺頭就殺頭,也沒怎麼呀?

俞山想不出所以然來。

但他可不想進中樞這個大染缸,看看俞士悅的下場,這個皇帝不疼,中樞不愛的倒黴蛋,被拎出來查案,最後被踢出來背鍋。

他俞山的處境,還不如俞士悅呢。

皇帝對俞士悅是無視,對他俞山是沒好印象。

他去了,不就是當靶子嗎?

皇帝估計就是打這個主意,讓他俞山進京去當替死鬼。

所以,俞山上書請辭,並在潞州裝病,不肯回京。

俞綱也聰明。

三案頻發,肯定得有人當替死鬼呀。

執掌中樞的諸位老爺,都是皇帝的心頭好,哪個都舍不得殺,那就得讓他去頂缸呀。

所以,俞綱在回京的路上,平定州病倒了,留在平定州養病。

啟程南下的王偉,在路上叱責他們不儘忠心。

立刻上疏陛下,請皇帝派太醫院太醫為他們診治,省著他們裝病。

王偉當然急了。

他是於謙的黨羽。

三案頻出,得有替死鬼呀,俞山、俞綱不就是最好的替死鬼嘛!

俞山請辭的奏疏送到內閣,執筆的正是姚夔,會心一笑,大筆寫下駁回。

請太醫院的太醫,去山西照看兩位閣老。

山西就在京師西側,來往通信一天就能抵達。

俞山和俞綱收到了回信,兩個人腦子轟的一聲,炸開了,姚夔是真損啊,非得讓他倆回京頂罪。

俞綱最狠,他把窗子破壞,真把自己弄感冒了,裝作病危垂死的模樣。

太醫不顯山不露水,一副藥就讓他起床了。

然後抬著回京。

俞山和俞綱在京師門口,彼此對視,眼淚唰的一下流下來了,命咋就這麼苦呢?

比他們命更哭的是陳友。

陳友被押解回京,他前腳剛走,吐魯番就丟了,坐實了陰占吐魯番之罪。

他倆上午入京,陳友下午入京。

好好的沙州侯,變成了罪人。

他被帶到大理寺,被五司會審,周瑄任主審官,都察院左都禦史李實擔任副審。

“吐魯番頭人對滿速兒強壓政權,並不滿意。”

“所以我就暗中說服這些頭人,歸順大明。”

“恰逢東察合台汗國的大汗阿黑麻壽宴,滿速兒回亦力把裡過壽,我就瞄準機會,攻克吐魯番諸城。”

陳友一五一十地說出來。

他承認,確實和滿速兒商談過共管的問題。

但那是給東察合台汗國看的,他還和滿速兒達成協議,幫助滿速兒謀求可汗之位呢,作為回報,他願將豁刺棱部的地盤讓給大明。

周瑄和李實對視一眼。

豁刺棱部的地盤,有二十個吐魯番大,雖沙漠縱橫,但那畢竟是西域古地。

審訊中途,陳友身體不適,請太醫來診治,審問中斷。

第一次審訊記錄,呈送到內閣。

“本官之前就說,陳友若是真有功,誰來負責?”姚夔劍指於謙。

於謙指著這紙:“憑著區區數言,就能脫罪?”

“周寺卿,本首輔問你。”

“伱可問過陳友,陳友占領吐魯番後,可知吐魯番土地幾丈幾何?可耕田土多少?牧場多少?百姓幾人?甚至有幾座大城,幾座小城?”

於謙冷笑道:“連這些基礎問題都不問嗎?”

“若吐魯番是我軍打下來的,豈會因他陳友一走,吐魯番就又丟了呢?”

“本首輔看呀,這陳友之戰功有問題。”

於謙咬死了陳友戰功有問題。

皇帝的手段更犀利。

你破朕的局,朕就先調走你的人,再削掉你的兵權。

皇帝和於謙,一南一北,你來我往,看得朝臣直呼還是於謙厲害。


最新小说: 當徒弟對我木有愛情 綁架流產你不管,離婚簽字你哭啥! 風水神相:開局娶個白仙老婆 孤女謀嫁 荒誕權柄:我用華麗演出戲謔規則 聽懂植物心聲,我直播看診爆紅全網 萬國爭鋒:北莽!北莽! 一念神,一念魔 洪荒:我在闡教做教主 網癮宅男綁定星際戰鬥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