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_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

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2 / 2)

皇帝可是攥著十分皇權的皇帝啊,於謙尚且能和皇帝過招,其他人,隻要皇威下來,都得跪地求饒了。

divcass=”ntentadv”所以,文官在於謙對抗皇帝的問題上,出奇的一致,支持於謙。

“回稟首輔,陳友年紀甚大,又匆匆回京,身體吃不消了,已經請了太醫,為他調理身體了。”

周瑄雖專長破案,也看出陳友案更傾向於政治冤案,這就不是他擅長的範疇了。

當朝首輔,咬死了陳友。

文官形成新集團,集體反對首輔。

“那就過幾日再問。”

於謙看向周洪謨:“監察司可否派派人勘合功績?是真是假?”

“如何勘合呀?監察司的兵科給事中剛到甘肅,吐魯番就丟了,怎麼查功績呀?”

監察司就是換了個名字,還是沿用六科的作用。

科道言官,六科就是科道,言官是都察院。

現在六科改為監察司,三法司變成五法司。

“查無可查,陳友做得可真絕。”於謙嘴角翹起。

西北亂了,滿速兒若聰明,會兵進哈密,奪走哈密,甘肅一年來的心血就沒了。

而且,用寇深去打仗。

寇深本來在采油,采油鋪路的工作主要是姚夔在負責,這也是壞姚夔的事情。

於謙吹響了反擊的號角。

然而,內閣的官員匆匆跑進來:“出事了,陳友死了!”

什麼?

閣部重臣全都站起來,包括於謙,都知道壞事了。

可以往陳友頭上潑臟水,可以炮製陳友案。

但是,陳友畢竟有大功於國。

陳友還有另一層身份,講武堂的祭酒,講武堂大半弟子都出自他的門下。

於謙之所以選擇陳友,就是因為陳友鬥不倒。

陳友背後有大批武學學子為他支撐門楣,陳友倒下來一次,查清後,皇帝就會複起。

結果這些倒好,把陳友給氣死了。

陳友一死,他背後的講武堂學子,必然要為老師討個公道,陳友案勢必會查清,屆時於謙如何自處?

彆以為皇帝還會包庇於謙,不會的!

你名聲不臭,朕不安心!

本來陳友案讓於謙撥開雲彩見月明,陳友一死,弄巧成拙,天黑了。

“是死了?還是快死了?”於謙急聲問。

“已經死了!”

完了!

於謙立刻開始想補救措施,他不能和皇帝鬨了,必須和皇帝修好,這個時候能保住他的,隻有皇帝。

可皇帝要什麼呢?

要他的命?

絕不是,皇帝有野心,也有信心降服他,沒有殺他的必要。

要收回爵位嗎?也不是,當初皇帝強賜他爵位,就是讓他做勳爵之首。

不要命,不收回爵位的話,就是要拿回他的文官權力呀!

這首輔之位,才是於謙最後的榮耀。

他心裡是文官呀,從裡到外都是個文官。

一直不肯去當一個武將,也不甘心讓自己的兒孫去當武將,這是他於謙的榮耀。

可是,事到臨頭,他必須放棄文官的權力。

姚夔、耿九疇等人為何盯著他不放,就是這首輔之位,讓文官覺得膈應人,你一個國公,當個首輔,什麼玩意兒!

所以他於謙必須離開內閣,去當他的邢國公去。

這何嘗不是皇帝的心思呢?

皇帝能說服文官,和皇帝站在一條戰線上,歸根結底,就是於謙占著首輔的位置。

“先將陳友送回家中,妥善安葬,大理寺繼續追查。”於謙撐著口氣道。

耿九疇看向於謙,眼中折射出意味深長之色。

他和王複對視一眼,互相看到了喜悅之色。

姚夔竟鬆了口氣,陳友死得恰到好處,若死在路上,都不會有這個效果。

這個局,妙呀。

閣部重臣散去,周瑄和李實一前一後走出內閣。

“左都禦史……”周瑄目光銳利。

李實腳步微停,提起煤油燈,照亮周瑄的臉頰:“周寺卿,何事呀?”

“陳友身體健壯,雖舟車勞頓,但不會忽然猝死。”

說到這裡,周瑄停止不言,低聲問:“左都禦史,此事還能查嗎?”

“周寺卿此言何意呀?首輔大人不是說了嘛,該查。”

李實臉上帶著笑。

可這笑容,讓周瑄不寒而栗。

陳友沒有死的征兆!

卻突然死了!

他的死,給各方帶來巨大的好處,不得不讓人懷疑,陳友的真實死因!

“周寺卿,你是聰明人,用心想一想。”李實提著煤油燈,上了轎子。

周瑄僵立原地。

陳友案,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包括皇帝。

而,破局之法,就是陳友枉死!

陳友死了,沙州侯的爵位就保住了。

於謙所做的一切,都徒勞無功,一切回到了原點。

甚至,能拿走於謙的文臣位置,將他徹底打入武將的行列,不許再涉及文臣之事,給文官讓道,讓皇帝安心,皆大歡喜。

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

就是讓於謙和姚夔等文臣,形成了對立關係。

而這一切的好處,最終受益者都指向了一個人,遠在南京的皇帝!

十天之後。

南京的皇帝傳來聖旨:“陳友功勞為真,封賞不變,仍為沙州侯,加賜三世世券,由其嫡長子承襲爵位。”

“待明軍攻克吐魯番後,在吐魯番為陳友修建一座雕像,在哈密、吐魯番建廟享香火,永久紀念陳友之功。”

“禦史秦紘,糾察不明,但其身為科道言官,有糾察天下之權,此乃分內之事,罰其三年俸祿,貶去交趾做知府。”

“監察使周洪謨,用人不明,無識人之能、無辨功之手段,降為監察副使,罰俸一年,閉門思過一個月。”

“內閣首輔於謙,處事武斷,置功臣枉死,奪其內閣首輔之位,但朕不在中樞,仍需閣部輔政,於謙暫在內閣處事,但不可一言而決,再遇要事,由閣部重臣,投票決定。”

“陳友案此虛無有,乃科道言官之失誤,科道言官將以儆效尤,切勿再犯。”

看到聖旨。

周瑄全明白了。

陳友是死得其所,用死來保住侯爵,他兒孫不孝,難以再造功業,所以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給兒孫攢一個爵位。

於謙呢,作為邢國公,卻占著內閣首輔的位置,擋了很多人的路了。

所以於謙被奪職。

而浮上水麵的於黨周洪謨,則被皇帝直接貶職。

似乎所有官員中,隻有他周洪謨被處置得最重,蓋因他本是皇帝提拔上來的,卻往於謙懷裡湊,所以皇帝給他當頭一棒,讓他好好清醒清醒。

秦紘看似貶謫,其實是去交趾施展抱負去了。

也就說明,這秦紘是皇帝的心腹。

可陳友案,為何從秦紘而始呢?秦紘是真的秉公直言,還是被誰收買了?

複盤整個陳友案。

剛爆發時,皇帝也被打個措手不及。

看皇帝是如何反敗為勝的?

調林聰的時候,順便調走了王偉。

於謙能控製西北,靠的就是黨羽王偉。

調走王偉,斷了於謙一臂,讓於謙炮製的陳友案,無法繼續,因為沒有王偉,於謙也控製不了吐魯番。

這樣一來,陳友回京的路上,就不受王偉控製了,就轉而受皇帝控製了。

皇帝調走王偉後,就動用了心腹李實。

在內閣裡,讓李實出來做副審的是耿九疇。

於謙並沒懷疑過李實,因為在漢宗案和妖書案中,李實不顯山不露水,並未完全站隊。

可在關鍵時刻,李實站在皇帝這邊,給於謙致命一擊。

李實說服了陳友自殺。

陳友自殺,導致陳友案不攻自潰。

皇帝大獲全勝。

在南京的朱祁鈺,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將星隕落啊。”

“朕當初答應過陳友,告訴他,要讓他親自掌兵,收複他的家鄉,朕要以他的家鄉為名,給他封侯!”

“朕食言而肥了。”

名將肯定是多多益善的好呀,陳友打仗,雖然算不上什麼名將,但也是良將一枚。

“皇爺,您也成全了他。”

“若繼續查下去,八成連伯爵都保不住了。”

“經過此案,陳侯再努力,怕是也無法掌兵了。”

“與其病死塌上,不如為國靖忠。”

“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馮孝安慰皇帝。

“是啊,就算查明他是無辜的,也複起無望。”

朱祁鈺輕歎:“中樞不會相信一個有汙點的人的,再說他今年七十九了,還能活幾年啊。”

“他臨終時可有遺言?”

馮孝搖了搖頭,這等小事,誰會聽一個罪人的遺言呢?

“罷了,上個好諡號吧。”朱祁鈺也不想了。

上諡號的權力,在文官手裡,皇帝可管不到。

這是他在南京,和在北京的於謙過招。

陳友不過是犧牲品罷了。

“陳友一死,吐魯番又丟了,可惜了。”

朱祁鈺歎息:“給內閣去旨,挑一個名將去甘肅掌兵,寇深歲數也不小了,不要在前線奔波了。”

馮孝目光一閃,皇帝是擔心寇深的身體嗎?

“再從宮中派人,安撫講武堂諸生的情緒,切勿因噎廢食,當學好本事,以待日後。”

馮孝瞳孔一縮,皇帝這是要借講武堂諸生的手,削了於謙的榮光。

講武堂的學生,日後會成為軍中的中流砥柱。

陳友的死,可謂一石二鳥。

他忽然有點恐懼於皇帝了。

皇帝很少露出真麵目,隻有特殊時候,才會偶然露出真容……

“這南京的天兒啊,是太熱了。”

朱祁鈺一個北人,真的住不慣,受不了南方的夏天。

而在交趾,交州。

方瑛叩接聖旨,聖旨對方瑛的功勞大家肯定,欽封為交國公。

大明第四個國公誕生。

用交字,來彰顯他方瑛的戰功。

原河內,就是現在的新交州,塑造了方瑛、陶成、夏塤、邊永等人雕像,和安南王宮遙遙呼應,殺人誅心。

安南、占城王室的寶物,都送去北京了。

據說皇帝打算建個園子,擺放戰利品。

方瑛已經和朱英交接完畢,朱英駐入交趾新省治驩州。

方瑛這是回廣西的路上。

他很清楚,榮封國公之後,兩廣總督的官職也要拿掉了,他要回京養老去了,除非有特殊戰事,才需要他出戰。

方瑛很清楚,近三年,他立功太多,晉升太快,需要時間消化戰果,並且要建立勳貴中的新山頭。

這是皇帝要看到的,國公有國公的用法。

他雖在南方,卻對京師之事,了如指掌。

京師三案頻發,陳友案,顯然是於謙試圖反抗炮製出來的。

皇帝反敗為勝,削了他的文官之權,如今隻剩下武勳邢國公。

所以,皇帝需要他方瑛這位交國公,回到京師,挾製於謙,分攤於謙的兵權。

可以預見,皇帝在南京並不順利,恐怕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回鑾。

這才迫切挾製北方的原因,將中樞牢牢控製在手。

估計等皇帝回鑾,就會主持公主大婚,這是當初拉攏他的籌碼,到了該兌現的時候了。

他要回去挾製於謙了,這個任務,比他吞並安南難上百倍。

剛離開交州,進入廣西地界,方瑛就寫信給中樞,聲稱自己身體不佳,想請求入京調養。

三請三讓之後,他就會回到京師的。

廣西、廣東,化土為漢後,已經生機勃發。

廣東是天下水運的中心,皇帝在廣州灣,劃了一地叫香港,對麵叫澳門,香港裡麵叫深圳,澳門裡麵叫珠海。

一大片城市,如雨後春筍建造起來。

兩廣欣欣向榮,已經不需要用督撫來鎮壓什麼了。

驩州。

朱英上任交趾督撫,而當務之急,首要是安置移民,其次是抓捕奴隸。

上任以來,從江南共運來177萬人。

這些人僅看穿著氣質就知道,都是士紳,這些人和當朝官員,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親戚關係。

年初第一撥妥善安置的,才80萬人,傷亡率巨高。

而第二撥、第三撥損失就很少了,幾乎沒有傷亡,各船都配備了足夠的醫者、藥物,人員也並不密集。

下了船後,全由交趾新組建的政府來安置。

挑最肥沃的土地、最好的商鋪給漢人分。

前兩年不用種植糧食,交趾給分糧食吃,也不用自己勞作,抓奴隸勞作即可。

各地都按照中樞承諾的規製來安置。

大麵積田土、房產、商鋪,還有一個奴隸、一張販奴證,還額外給發了一把刀和一張軍中淘汰的弓弩。

奴隸少,因為得讓兵卒去抓,抓奴隸損失較大,兵卒也不願意去抓,隻能由交趾政府出麵,找土人頭人去買。

原七十多萬廣西軍,在搞完屠殺之後,有64萬解甲歸田,變成了交趾百姓。

這些江南士紳,一路上把皇帝罵死了。

下了船,才發現交趾是天堂啊。

雖然家業沒了,但靠著一張販奴證,很快就能發家致富。

隻是,移來的漢民越來越多,每天都有無數條船,停靠在碼頭上,無數漢民下船。

用不了幾年,交趾就會卷起來的。

本來大批大批的俘虜,要送入治水司治理黃河去的,現在移入大批漢民,隻能發給這些漢民做奴隸。

夏塤在交趾南部,清掃安南、占城殘餘勢力。

這些江南士紳,竟然找夏塤做生意,讓夏塤把這些人抓來賣給他們當奴隸。

朱英為漢民發放奴隸發愁的時候,郝暄則建議朱英,可以出使柬埔寨,令柬埔寨販賣一批奴隸給大明。

“這不好吧?”

大明已經夠欺負人家的了。

軍中糧食、移民的糧食,全都由三國負擔,還讓三國送來一批人,幫交趾耕種。

三國也不同意啊,朱英來了後,就跟他們打了幾十場小仗,明軍全勝。

方瑛執掌交趾事時,更是天天打仗。

“下官願意出使柬埔寨,必說服柬埔寨賣給大明十萬奴隸!不,五十萬!”

郝暄口氣不小啊。

“最好三國各賣五十萬。”朱英也愁人啊。

郝暄狂翻白眼,三國最弱的就是柬埔寨,柬埔寨是王國衰弱的時候,最容易和大明合作。

皇帝把交趾當成江南蓄水池了。

江南士紳,有罪的沒罪的,全都給移入交趾了,還得讓地方妥善安置。

而江南士紳嘗到甜頭後,彆說種地了,一家沒個幾百個奴隸,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這就導致了,奴隸價格瘋漲。

內地還嚷嚷要人呢。

奴隸是真的稀缺啊。

朱英知道,皇帝預計移入五百萬人以上,極有可能移入千萬人。

那麼,僅靠交趾一地,肯定養不活這麼多人。

這是惦記三國領土啊。

皇帝也不擔心造反,他似乎忘記了,廣西軍已經解散了,剩下的也在解散的邊緣。

大明在交趾,沒有強兵啊。

朱英給皇帝寫密奏,請求皇帝派大軍南下,鎮守交趾。

郝暄當外交使臣當上癮了,跋山涉水去說服柬埔寨王賣奴隸給大明。

等雨季過去,就要修通到廣西的馳道。

但是,中樞卻給他下旨,讓他去找石油,用瀝青修路,瀝青路在雨季裡也能正常行走。

有了瀝青路,大明和交趾,就不會因為雨季,就彼此隔絕了。

可是朱英派人去找了,根本就找不到什麼石油啊,這地方有石油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超級農業巨頭 蒼穹盜賊 財情動人 一人:演過戲嗎?你就神格麵具! 五分鐘寫歌,高冷女上司戀上我 車禍後,我的前女友全都來了 棠落江珩 千金算卦,總裁破災 開局娶女囚,我成就最強悍卒 高嫁豪門,我靠直播花錢火遍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