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八股取仕,天下大害!
“那麼蘇師,為何這對於君王來說,是好的呢?”
朱標再度發問。
既然對於讀書人來說,科舉隻是對於自己有利之事,考過之後便可舍棄。
那科舉能被一代代推行到現在,必然與君王有利的。
隻是這利,又在何處?
蘇璟淡淡道:“這就簡單了,科舉為國家選拔了優秀的人才,君王治理國家不是更加的輕鬆了嗎?”
“同時,科舉也讓普通百姓有了階級躍遷的通道,對於朝廷的忠誠度會提升。”
“更重要的是,那些世家門閥的影響力會大大的削減,因為他們再也無法通過舉薦的手段收攏民間的人才了,等於打掉了中間商人。”
“雖然君王本人是繼承製的,但沒有一個君王會希望自己的手底下官員也是子承父業的,君王想要的是優秀的有能力的臣子。”
“說到底,還是為了皇權的穩固。”
蘇璟侃侃而談,這些都是前世曆史書上講爛的東西。
但對於朱標來說,卻是十分的新穎,或者說透徹。
科舉對於皇帝的好處,在蘇璟的三言兩語之中被描述的相當清楚。
能夠穩固皇權的東西,自然會被大力的推行了。
這科舉從誕生開始,便一直延續的理由,已然清晰的擺在了朱標的麵前。
“那這與科學又有何關係,為什麼阻礙了科學的傳播與發展?”
朱標有些疑惑道。
科舉的利弊他是聽明白了,但是和科學的關聯,他還是不太懂。
怎麼就不利於科學的傳播和發展了。
蘇璟看著朱標,想了想,猶豫片刻,還是說道:“這個麼,就不得不提起咱們的當今天子了。”
當今天子?
自己的父親?
怎麼又扯到了自己的父親了?
朱標整個人的臉色變化有點怪,但他還是克製了,問道:“蘇師此言何意?”
蘇璟也沒當回事,剛才他說之前就考慮了一下,要不要和朱標說的這麼直接。
怎麼說,談論的那是老朱。
但想了想,既然是教導自己的學生,還是教的清楚些為好。
“牛懿,你應該知道,大明就快重開科舉了吧。”
蘇璟朝著朱標問道。
以朱標那深不可測的家世,這宮中的事情,應該是知道一些的。
蘇璟是這麼想的,所以便有了這樣的問法。
但這落在朱標的耳中,就有些震撼了。
因為朱元璋的確有重開科舉的想法,但目前呢,還未公布,隻是在一些朝臣之間有談論。
畢竟,重開科舉,需要的準備工作還是不少的。
但現在,蘇璟身在溧水縣,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蘇師,科舉確實很快要重開了,但蘇師又是從何得知的呢?”
朱標好奇的問道。
他一般不藏在心裡,有疑惑就問。
“這個麼。”
蘇璟笑道:“很簡單啊,結合一些現象和國家的法令,不就可以知道了。”
嗯?
國家法令?
朱標愣了一下,隨即問道:“還請蘇師詳言。”
這事,實在是讓朱標摸不著頭腦。
蘇璟淡淡道:“幾個月前,當今天子發布詔令,在天下府、州、縣立學,各地學子數量明顯增加,這還不明顯嗎?”
府州縣立學,還是天子詔令,這不是要重開科舉是什麼?
蘇璟又補充道:“你還記得我造紙廠是什麼時候搞起來的嗎?”
造紙廠!
這麼一說,朱標一下就明白了過來。
原來蘇璟的一切,早有計劃。
府州縣立學,學子增多,那對於紙張的需求就會增多。
造紙廠的生意,那自然不會差了。
這商業活動,也是跟隨著國家政令在變化的。
此時,朱標看向蘇璟的眼神,那是無比的崇敬:
“蘇師智慧,學生領教。”
蘇璟擺擺手道:“這都是基本操作,我之前教你商業本領的時候,不就和伱說過麼,要明白社會需求,才能賺到錢。”
“社會的需求是什麼?國家政令的影響很大,平時多注意觀察思考,其實很簡單。”
這倒不是蘇璟在吹牛,前世投資的時候,蘇璟可是吃過虧的。
“學生受教。”
朱標點點頭,隻覺得蘇璟厲害無比。
這樣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恐怕都能做出一番成就。
“不說這些了,還是說科舉。”
蘇璟繼續道:“既然要重開科舉,那肯定要製定流程方法。”
“雖然還未真正頒布,但以我來看,大致是會沿用元末的八股取仕製度吧。”
八股文!
這個真是在科舉製度中,一個毒瘤般的存在。
“蘇師,您這也是觀察思考出來的?”
朱標一臉駭然的看向蘇璟,隻覺得這太恐怖了?
科舉的事情,從府州縣立學可以窺探出一二,倒是不難理解。
但蘇璟竟然連八股取仕的方法都提到,這就讓朱標震撼不已了。
因為對於采用何種科舉辦法來取仕,朝中其實一直都是有爭論的。
朱標之前的老師又是大儒宋濂,自然也會有交流。
同時,他父親朱元璋同他也就討論,目前來看,的確是偏向於八股取仕這個方案的。
這事這麼細,蘇璟竟然也能一語中的,如何能叫朱標不驚訝。
“算是吧。”
蘇璟點點頭道:“因為八股文有著其獨有的優勢,隻要是正常的君主,大概都會選擇這個方案。”
“獨有的優勢?”
朱標愣了一下,當即想起了自己和宋濂曾經的交流,他說道:“蘇師所言的優勢,是不是指八股文用孔聖立言,有利於天下學子更好的體會孔聖學問之精義,八股格式統一,也便與考官評分,更顯公平。”
這不是朱標的話,而是宋濂在和朱標討論時說的內容。
在朱標看來,也算是有道理的。
然而。
蘇璟的回答隻有兩個字:
“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