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的道士們很有眼色,知道這是朝廷有意扶持,從而對抗從吐蕃高原一直到西夏故地過於昌盛的佛教,當即也表達了足夠的誠意。
崆峒山的諸道觀掌教們聯名上奏,希望開設一處道教學堂,從而與漠南同行們一起進行教義交流,並主動派了一批善煉丹的道士前往東京城。
道教在華夏誕生後,流派眾多,但大致可以分為符籙、煉丹兩大派,煉丹在宋朝以前,以外丹為主流,也就是煉製各種所謂的可以升仙的金丹;北宋初年的陳摶、宋仁宗時期的張伯端等著名道士則將內丹發揚光大。
不過前宋時期最顯赫的,卻是以茅山、龍虎山、閣皂山為代表的三山符籙派,煉丹派的影響力大不如從前。
崆峒山的道教流派並沒有嚴格的劃分,但受唐朝時鼎盛的關中樓觀道的影響,也兼修符籙和外丹。
外丹說白了就是一種古老的煉金術,本朝由於重視火炮、重視火藥,故而軍器監吸納了不少煉外丹的道士,協助對火藥的配方和威力進行改良。
如今既然朝廷有意扶持,崆峒山自然投桃報李,也派了一批煉外丹的高手,為朝廷效力。
王倫一向認為,熱衷於煉外丹的道士們很有發展化學、成為科學教派的潛質,就好比道士們煉丹發明出來的蒸餾設備,用來蒸餾白酒、果酒,用途巨大。
所以他也願意支持道士們的這種行為,雖然不少臣子都勸諫,皇帝陛下千萬彆學秦始皇和趙佶,要搞什麼煉丹成仙,但王倫從來不吃任何丹藥。
受限於時代科技的情況,軍器監製作的火藥,其威力根據不同地區的原材料,威力差彆也是巨大的。
就好比梁山時代,淩振發現河東的柳木成炭後磨製的碳粉,摻入火藥中威力是最大的,但他無法解釋這是為何。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提純技術而已,河東柳雜質少,威力自然就大,但王倫也沒有辦法對火藥進行提純技術的改進。
所以軍器監火藥局就需要大量的人手,通過對比各地的木材燒製的木炭,進行各種配比試驗,可以說完全是用窮舉法來進行材料的選擇和加工的。
多一名有經驗的道士,對於火藥的改進幫助都是巨大的,所以新漢與前宋趙佶時代相比,道士進入官場也是很容易的,隻不過本朝的道士,皇帝隻會讓他們繼續搞科研和發明。
至於他們煉就的丹藥,王倫自己不但不吃,還禁止官員或者煉丹的道人本人服用,那些含量超標的重金屬丹藥,倒確實可以讓服用的人快速升仙,畢竟長期服用要折壽嘛。
不過崆峒山送來的這一批煉丹高手道士們,卻沒有被立刻被分配到軍器監火藥局,王倫卻又召了另外一批道士,一直被朝廷冷落的龍虎山也得到詔令,要求他們派一批會煉丹的道士入京。
皇帝接連召道士入京,可把一群重臣給嚇到了,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王倫都可稱得上一代明君了,知道陛下以唐太宗為偶像,但是也不需要學得這麼像吧?
為了平息不斷上奏章反對的臣子們,王倫不得不召開禦前會議,解釋了自己的打算。
在《夢溪筆談》中,沈括就敏銳地發現,南方和北方由於地形、氣候等諸多原因,導致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和產量各有不同。
王倫可是批注過《夢溪筆談》的,雖然他批注的許多理論,並不為這個時代的文人們所接受,但也有一部分理論被認可。
比如王倫就對沈括的“諸越則桃李冬實,朔漠則桃李夏榮,此地氣之不同也。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則後種者晚實,此人力之不同也。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進行了批注和解釋。
王倫認為,所謂的“地氣”,應該包括土壤的酸堿性程度、地下水源情況,以及氣候帶來的溫度影響下的空氣與地下的差異等。
眾所周知,善農耕的漢人自古以來就發現糞便可以肥田,稱之為綠肥,但綠肥畢竟需要漚製,肥力也有限。
儘管南海水師船隊不斷搜尋有鳥糞石的島嶼,但畢竟同樣受限於船隻的運力,所以鳥糞石的大規模推廣還需要時間。
該如何改善土壤結構、施加肥料呢?王倫左思右想,想到了氮肥。
儘管朝廷鼓勵百姓耕種豆類,但豆渣、豆粕、酒糟等產量有限,而且朝廷肯定是優先喂養馬匹,那麼發明一種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能夠製造的肥料就很有必要了。
王倫簡直是絞儘了腦汁不斷回想,通過化學公式的推演,大致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土法煉焦,將焦煤中含有的氮質轉化為氨氣,然後用硫酸收集,這樣就能夠轉為硫酸亞鐵,從而製成最原始的化肥。
土法煉焦的方法極其簡單,將煤炭在地上挖坑鋪設,上麵以黃土覆蓋為土爐,點火燒製,或者直接用磚窯、瓷窯也能夠通用。
至於綠礬,也就是青礬,這玩意兒屬於中藥,就王倫所知的,道士們煉丹時也會用上,所以原料並不是那麼難找。
綠礬造硫酸,就需要乾餾法,也就是加水加熱使之溶化,通過與煉焦爐的連接,使焦氣與綠礬液發生化學反應,等到晾乾後就可以當作原始化肥使用了。
可以說這個技術的最難點就在於燒製綠礬液,王倫雖然提出了大致的方法,但是具體能否奏效,還需要大量的人員去不斷嘗試。
當王倫將這一套方法簡單地介紹之後,一眾臣子聽得頭腦眩暈,就這麼簡單,便可以製作出能夠使糧食增產的肥料?
陛下莫不是將我們當傻子了?
王倫也沒辦法詳細解釋,因為他自己也是一知半懂,但是沒關係,至少臣子們不會認為皇帝突然發了失心瘋要煉丹吃了!
傻子才會吃這麼煉製出來的丹藥!
考慮到火藥局的道士們的確用心,臣子們持半信半疑的態度,於是司農寺就多了一個官署,皇帝親自定名為化肥局。
化者,化腐朽為神奇也;肥者,肥田沃土也。
洪武十二年開始,化肥局的一群從天下各地被招募而來的道士們就開始了辛勤的試驗。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