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開春一直到夏中時節,渤海、黃海、東海一直到南海的海域,都是最繁忙的。
為了避開海上颶風的影響,沿海的海貿、運輸船隊往往在這個時節以及秋季頻繁南北互通,海運就變得很有季節性。
同樣有季節性特征的,仍舊是東征軍發起的戰事。
劉錡已經穩定了北自石見國、南至安藝國的戰線,折彥質則移師向東,殺向了四國島的伊予國。
從朝廷發起滅金之戰後,漢軍最喜歡的戰術就是兵分兩路、左右呼應配合,在日本戰場,這個戰術靠著漢軍掌控了製海權,被運用得更加嫻熟。
阮小二這個東征最高軍事指揮官,先駐地對馬島,繼而移動指揮部進入築前國,然後第三次移動,這一次遷到了豐後國的最北端。
九州島的九個令製國,被耶律寧、狄成分領諸行省義勇水師自南向北推進掃蕩,七十萬人口已經少了二十五萬。
義勇水師對倭人的屠戮,主要集中在薩摩、大隅以及肥後三國,這裡的隼人族群較多,反抗最為激烈,所以遭到義勇水師的屠戮也最甚。
在隼人反抗勢力被打壓下去之後,秦檜建議朝廷支持倭人自主漢化,並扶持一批主動漢化的倭人協助治理被占據的地方,九州島的戰火大為消減。
倭人百姓們對原田氏等原本的貴族本就有敬畏之心,於是九州島的事務,義勇水師不再以出兵強行掠奪為主,而是轉為與這些投靠的漢化倭人貴族合作,一起大搞倭人奴隸貿易。
相比之下,倭人女子是最受歡迎的,沿海富裕起來的諸府縣百姓們,都樂意購買一兩個倭女為奴婢或者侍妾,所以倭女的人口價格穩步提升了起來。
至於倭人青壯男子,大多被售賣到中原,從事挖礦、修路、開荒等艱苦的體力勞動,朝廷也有意限製來華的倭人男性的規模,反而是大琉球島、呂宋島等地,雇傭的最多。
相比直接掠奪,與漢化倭人貴族的合作,義勇水師自然是要少賺些錢的,但勝在更加安全,隻要貴族派手下出麵宣揚,簽訂了賣身契約,再轉手給義勇水師的商人們,再也不用義勇水師成群結隊去廝殺搶掠了。
於是隨著折彥質領兵殺入四國島的伊予國,狄成所領的三行省義勇水師就將重心向四國島方向轉移。
至於耶律寧,他則配合跟隨劉錡登陸本州島的呼延慶,對長門、周防、石見、安藝四國開始了新一輪的奴隸買賣。
幾乎每隔五日,奄美島就有數千倭人被送往蓬萊、寧波諸府,為中原的建設付出勞動甚至生命的代價。
在阮小二移師之後,對馬島就成為第二個倭人奴工集散地,朝廷官方商隊以及民間商人們將這兩處奴工營地的設施修得相當完善,甚至義勇水師還雇傭了不少民間的大夫。
每一個倭人奴隸都是一筆財富,所以中原來的商人們雖然苛刻但從不刻意虐待。
這就是屬於漢人骨子裡的一種文化自信以及仁慈,在儒家的文化傳統中,在漢文明的傳統中,“以人為本”是深入骨髓的。
或許通過各種比較,奄美、對馬二島的奴工營地的生存條件都是很惡劣的,但這個世間的所有事情都怕對比,與女真人對東北諸族的壓榨、以高麗權貴對平民的壓迫、以倭人貴族對底層百姓的剝削來看,中原人的道德底線實在太高了!
日本諸島多山地,四國島也不例外,折彥質已經占領了伊予國南部的宇和、喜多、浮穴三郡,正在伊予郡方向與本地的倭軍糾纏。
伊予國內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故而北部的郡更多,九個郡的土地麵積還不如南麵兩個郡大,但人口卻超過了七成。
但是與當初耶律寧、狄成在九州島南部遭遇的抵抗相比較而言,伊予國的反抗並不算激烈,實在是他們已經無法得到本州島的支持,隻能孤軍奮戰。
壇之浦海戰時,四國島的四個令製國,頗有一些貴族私兵被征召,結果被漢軍水師全部送去了海底,實力正是最虛弱的時候。
當折彥質領兵登陸時,伊予國曾經向土佐、讚岐、阿波三國求助,但狄成領義勇水師從南麵登陸,便為折彥質牽製了土佐國的兵力。
四國島的戰事還在小規模、低烈度地進行著,坐鎮豐後國速見郡日出城的阮小二則在忙碌著另外一件事。
日本由於實行嚴格的分封製度,一個令製國基本都屬於某個貴族的封地,令製國下麵的郡、郡下麵的鄉村,也被逐級分封,隨著原田氏等倭人貴族的主動投降,分封貴族們很快重新掌握了自國至鄉村的權力。
在中原沒有大規模移民之前,這些權力是很難被漢軍實際掌握的,但阮小二也不想任由權力被倭人貴族們延續把持,他覺得可以繼續分化倭人的力量。
故而與眾將領、隨行文官、幕僚們商議後,阮小二覺得可以試著在九州島組建一支由倭人組成的軍隊,協助漢軍實際占領地方。
他選中的是日向國,日向人雖然在被征服前被天皇視為隼人,但他們自認為是日向人,既不是隼人,也不是日本自認的大和人。
以日向國的人力資源,阮小二覺得組建一支二千規模的仆從軍是可行的,朝鮮兵缺乏短兵相接廝殺的勇氣,他又不願意將抽調而來的漢軍消耗在這種拉鋸戰上,那不如補充一些倭兵,從而以倭製倭。
秦檜認為這個提議很不錯,便轉交上報朝廷,提議可以由部分京師武備學堂的學生們前往協助訓練,從而獲得練兵的經驗。
這個提議讓王倫很是感慨,秦檜還當真是有宰相之才的,能夠注意到軍隊軍官的梯隊建設工作,這可不是一般的文官氣度啊。
王倫便與太子王聞一起,前往京師武備學堂,挑選了一批年輕的學生,以預備役軍官的身份,皆授合門祗候,準備前往日本。
這批學生之中,就包括了徐寧的長子徐晟、呼延灼的兒子呼延鈺、韓滔的兒子韓超泰,以及阮小二的長子阮良。
徐寧作為梁山舊將中不那麼內卷、無欲無求的代表,卻把他的老大兒子徐晟教育得相當不錯,年少沉穩,頗有乃父之風,和阮良、嶽雲一樣,都很被王倫看重。
王倫希望他們繼承父輩的光榮,延續家風,也延續家族的富貴,同時擔任起該有的責任來。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