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痛苦的高潁_奪宋:水滸也稱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81章 痛苦的高潁(1 / 1)

自從不花剌一戰打出了漢軍的威名後,安西都護府這兩年一直很平靜。

大約是河中地區在曆史上已經習慣了人來人往,所以塞爾柱突厥人的勢力退卻,中原王朝的勢力再度返回,河中地區的百姓們很平和地就接納了漢軍對這一地區的統治權,除了波斯人。

作為波斯的傳統統治區,花剌子模和呼羅珊地區的波斯人眼看著殘暴的突厥人退走了、從北魏一直到唐朝都相對而言很文明的漢人又回來了,波斯人便覺得腰杆子又硬了。

由於漢軍已經大致理清了勢力範圍內的商道,故而安西都護府便開始在這一地區設卡收商稅以及征糧,收稅比例並不高,畢竟都護府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商道而非實際占領。

波斯的大地主階層們覺得,漢軍應該將收稅權轉交給他們,由他們完成對廣大平民百姓的賦稅征收,然後再上繳給漢軍。

嶽飛自然是不同意的,作為相州佃農出身,嶽飛對波斯的大地主們心裡想法十分清楚,無論如何都不會將這個收稅權轉交出去的,哪怕這會導致漢軍在本地的駐紮工作相當艱難。

就好比前宋時期,華夏的田稅從漢文帝以來,基本在三十稅一到十稅一之間浮動,但由於一部分雜稅的征收權被地方基層小吏所攫取,遇到年景收成不好的時候,佃農甚至要將土地收成的十分之五六上繳。

所以安西都護府在西域轄區的收稅,主要是來往商稅、二十稅一的田賦以及人頭稅,人頭稅每年一繳,凡十六歲以上男子,都要繳納合華夏錢幣八十文。

故而本朝與唐朝在西域的都護府是不完全一致的,差彆就在人頭稅,而且稅率並不高,目的在於儘量避免轄區內的人口流動。

收稅從來都是征服者的權力,無論田賦還是人頭稅,對安西都護府轄區內百姓的壓榨並不苛刻,相比塞爾柱突厥人占領時期,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優待了。

這就讓波斯人極度不滿,中原王朝重返西域,不似大食人、突厥人這些此前的征服者那樣,繼續重用波斯人也就算了,現在還想要取代波斯地方貴族大地主們收稅,政治特權與經濟特權一朝喪失,如何能夠滿足波斯人?

所以在一些波斯大地主的暗中鼓動和支持下,呼羅珊地區抗稅現象很嚴重,花剌子模地區也是一樣,但波斯人的反抗也就到此為止了。

畢竟親眼見識過漢軍以及草原仆從軍強悍的戰鬥力,波斯人認為中原人講規矩,就想要在他們認知的“漢人規矩”範圍內進行各種抗爭。

對此嶽飛的態度一直很耐人尋味,大概就是冷眼旁觀,呼羅珊的波斯人抗稅,那就暫且將駐守的漢軍撤回,結果波斯人又鬨了起來。

明眼人都知道,突厥人的力量還在,漢軍一旦撤出,萬一突厥人卷土重來怎麼辦?所以漢軍必須留下來保護我們波斯人!

嶽飛對波斯人已經徹底失去了耐心,去年他向朝廷求救,是希望朝廷給一個支持的態度,而王倫也沒有讓他失望,立刻挑選了韓存保,前往河東行省集結各都督府兵以及漠南青壯,準備支援安西。

所以波斯人怎麼跳怎麼鬨,嶽飛仍舊很克製,再讓他們鬨最多一年,來自中原王朝的製裁就要到了!

王倫曾經無數次說起過“蠻夷之輩畏威而不懷德”,他的意誌就成為朝廷的意誌,成為漢軍的意誌。

至於王倫所說的“蠻夷”,是基於華夏傳統的“華夷之辯”,不完全是搞民族歧視和對立,比如在本朝迅速完成漢化的契丹人,就不再被視為蠻夷;同樣地,寧夏、隴右二行省被征服的漢化黨項人也不被認為是蠻夷。

現在漠南的諸部牧民們也漸漸不再被朝廷視為蠻夷,故而在安西都護府轄區內,蠻夷主要指的是乃蠻、葛羅祿、康裡、喀拉汗國、波斯、突厥諸部民。

在李彥仙突然翻越大雪山出現在伽色尼國東部後,漢軍便徹底打通了與印度地區的商道,實力弱小的伽色尼王國需要漢軍的保護,也十分痛快地答應了漢軍向著南方增設驛站和兵站。

於是占德校尉高潁便繼續南下,此前朝廷派了僧侶為主的使團前往印度,高潁的任務就是繼續研究印度人的民族性格。

這個任務是王倫特意交待的,而且王倫還交待了高潁該如何入手研究,那就是先研究印度地區的神話和宗教。

一個民族的神話往往最能夠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整體性格,對波斯人的宗教和神話曾有些了解的高潁,在著手研究印度神話之後,通過與印度商人的接觸,發現王倫對印度人的某些印象結論實在太對了。

王倫認為印度神話中缺乏“羞恥”觀念,所以印度人就表現得很奇葩,幾乎所有的民族和文明,都對一些惡行進行道德判定,但印度人的道德判定標準過於奇特,就連一向以狡詐善變的葛羅祿人與之相比都可以稱得上道德完人了。

由於印度神話中有苦修這個概念,有三位一體的梵天、濕婆、毗濕奴創世神的賜福這個概念,所以印度人很善於詭辯,很善於鑽空子,喜歡占小便宜,而且頗以此而洋洋自得,認為這能夠顯示自己的智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高潁此前對波斯人發明的祆教、摩尼教都有過了解,至少波斯人的思維是比較清晰的,哪怕波斯人的文化與中原文化截然不同,但二者之間還是能夠找到許多共同點。

但印度人的思維邏輯,相較於漢人而言,隻能用“混亂無序”來形容,就好比前來貿易的印度商人,哪怕與其他商人簽訂了契約,仍舊無法約束他們的商業道德,仍舊總想著從契約中找漏洞,或者妄圖用自己的邏輯思維進行詭辯。

為了強迫印度商人聽話,高潁不得不雇傭本地的青壯,組建了一支小小的執法隊,皆持木棒,木棒之下,印度商人果然就變得能聽懂人話了。

而且印度人特彆喜歡通過行為試探,從而將對方在印度種姓製度下的階層做一個大致的判斷和劃定,嶽飛治軍嚴格,漢軍表現出了嚴明的紀律性,這種紀律性就被印度人認為,漢軍士兵的種姓階層是低下的。

等到高潁搞明白了印度人的思維邏輯,組建木棒執法隊之後,漢軍士兵的種姓階層就被動提高了。

於是下一批到來的印度商人麵對漢軍時,表現出的又是另外一番模樣,這讓高穎覺得,印度人個個都是看人下菜碟的高手!

總之高穎被印度人的行為和思維邏輯搞得很痛苦,對印度人的了解越多,他的態度就越發明確:印度人根本就不是漢人的對手,根本就沒有資格成為漢人的敵人,簡直是天生的奴仆下才!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被批鬥?帶著空間上山囤物資 替嫁後,腹黑總裁徹底淪陷 滿級大佬每天都在虐渣 玉龍印 時光情書:病弱竹馬藏心事 原來我是大女主的受氣包妹妹 全能真千金歸來,發現家人住狗窩 浮城舊憶 F4與四位大佬瘋狂寵 星際執行官又美又颯,副官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