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人類從曆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這句話的確是對的,但王倫認真研究過華夏的曆史,他發現華夏曆朝曆代的精英人群們,其實一直在總結前朝覆滅的教訓,從而引以為戒。
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推行郡縣製度,結果二世而亡,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秦國統一太迅速,六國遺民沒有被清理,於是民間普遍渴望重新回到諸國並存的時代,對於大一統缺乏認知。
劉邦建立漢朝,於是吸取教訓,推行了宗室分封的郡國並行製度,從呂後開始的黃老之學一直到文景二帝,奉行無為而治,便逐漸減弱了民間對分封製度的向往。
隋朝再次二世而亡,於是唐朝就打壓士族、興辦科舉;唐末藩鎮林立引發五代十國的亂世,宋朝就要打壓武夫、更興文治。
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後來的朝代,都在儘力避免前一個朝代崩潰的覆轍,每一個朝代都在不斷打補丁。
前宋對武將集團的打壓太甚,導致宋朝武德不昌,作為繼任的新漢,王倫就得重新提高武將的地位,複興漢人的武功。
同時王倫又在思考另外一個問題,作為華夏曆史上漢人建立的強盛政權,漢、唐、明三個朝代,唯獨唐朝不能消化擴張的領土,這是什麼原因呢?
漢朝可以消化河西走廊,明朝可以消化雲南,唐朝那麼廣袤的領土,“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甚至能夠抽調印度、西亞地區的藩屬國參戰,但王勃墓地所在的交趾、李白出生的碎葉城,這些土地最終還是丟失了。
可以說是前宋打壓武夫導致軍事不行、不能繼承並奪回唐朝遺產,但王倫覺得,對宋朝如此苛責,就好比要將所有的黑鍋都甩給一個王朝,似乎有些太過分了。
那麼原因究竟是出在哪裡呢?
王倫與許貫忠、蕭嘉穗等重臣討論過很多次,朝廷的許多官員也都寫過許多政論性的文章,但王倫總覺得沒有說到點子上。
從滅亡西夏之後,王倫就命翰林院的學士們收集整理有關唐朝的一切資料,包括唐朝的政治、官職、軍事、稅收等諸多製度,他也在一直思考著,對比著。
然後王倫就從唐朝的兵製找尋到了一絲端倪。
華夏的兵製,在周朝時就是典型的兵民合一,因為周朝的土地製度為“井田製”,於是圍繞土地,社會組織結構就形成了“鄉遂製”。
以距離城池的遠近,周朝將治理下的民眾分為鄉、遂,鄉中民眾為鄉民,享有諸多權力和義務,遂中民眾為野人,隻負責種地務工繳納租稅貢賦等。
簡單來說,周朝的鄉民,是被周王室、分封的諸侯所承認的公民,野人則不被視為公民。因此周朝的兵製,是兵民合一,這裡的“民”特指的是鄉民,並不包含野人。
可以說春秋時期,戰爭是貴族的遊戲,士兵的來源都是中小地主階層。
春秋末期井田製度崩潰,周王室對諸侯國的武力壓製削弱,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兵民合一也就隨之崩潰,戰國時期的兵製就變成了全民皆兵製。
彼時的晉國就出現了以土地對立功將士進行賞賜的行為,而以秦國商鞅變法為標誌,土地私有化開始普及,於是有限製的征兵製就取代了全民皆兵。
可以說西漢主要流行的就是征兵製,麵對的也主要是中小地主以及富農階層。
然而到了東漢,門閥世家開始出現,土地兼並嚴重,這就導致了征兵製的基礎被破壞,即土地向少數階層集中,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富農、小地主階層減少,貧民無法負擔征兵製下自主承擔的費用,大地主階層享有政治特權,於是光武帝劉秀在河北起家過程中,募兵製就開始出現。
所謂募兵製,即國家以給予金錢、財物等形式,主動招募而非強製要求百姓參軍。
募兵製在東漢末年迅速出現了變種,那就是部曲製,即利用國家的政策養自己的私兵,這一時期世家門閥大量出現或壯大,大量土地被集中於少數以家族為代表的階層手中,於是百姓不得不以人身依附求庇護於有實力的世家門閥或地方豪強,成為了他們的私人武裝力量。
同時曹操平定青州黃巾,為了緩解財政、糧食的壓力,開始大搞軍屯,便出現了與民戶相區分的軍戶。
在西晉滅亡、東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大致以軍戶製度為主,而南方則以部曲製度為主。
軍戶製度的第一個高峰就出現在了北魏,由於十六國時期多有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建立的政權,“胡漢分治”的傳統形成,胡人專注於練習軍事技能,負責軍事行動,而漢人則專注於耕田種地以及手工業生產等,負責物資的提供。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鮮卑軍事貴族集團居然是沒有固定軍餉的,朝廷官員也是不發放俸祿的,所得所獲全靠對外軍事征服和掠奪的戰爭繳獲。
這也是拓跋燾統一北方後、孝文帝元宏要發起改革的最主要原因,因為可供北魏搶劫的政權基本都被消滅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北魏分裂後,西魏的宇文泰改革軍戶製度,變為了世襲世兵的府兵製度,唐朝前期就繼承並完善了府兵製度。
在這種製度下,士兵除了可以因軍功獲得勳官外,還可以獲得戰利品分配、戰後土地分配等獎勵,故而府兵製度下,在唐朝初期不斷地戰爭下,出現了一大批的富農和小地主階層。
可以說唐太宗時期,府兵製就是主流,但同時募兵製也作為補充存在著,貞觀朝的對外武功太過於耀眼,唐朝就此形成了路徑依賴,所以唐朝軍隊就是一支極其典型的擴張型、奉行軍國主義的軍隊。
過於強悍的軍隊戰鬥力,讓唐朝的統治者們隻注重武力壓製和威懾,卻忘記了文化上的教化和同化,但這方麵甚至不能苛責唐朝,因為武力威懾的效果實在太好了,誰用誰知道啊!
隻是武力威懾從來難以長久,或許唐朝的統治者們在王朝衰落時也體會到了這一點,但長久以來的路徑依賴,已經讓唐朝的一切都積重難返了。
王倫現在就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借助前宋遺留的科技優勢,在解放了對武將集團的打壓後,漢軍一如唐軍一般表現高光,靠著強悍的武力打服、吞並了一個又一個小政權和勢力。
若要長久,最好的辦法就是借助武力威懾完成對諸吞並區域的文化同化,而這就是曆史賦予王倫以及他所建立的這個新的王朝的責任!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