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河東行省武川府的昭君驛,那位丁驛吏,由於他本人自願落戶武川府,所以朝廷就按照製度給他分配土地,這個土地使用權一直持續到他沒了後代為止。
現在朝廷希望在邊疆之地出現大規模的似丁驛吏這樣的鎮戶,鎮戶子弟享有諸多特權,要承擔的責任隻有一個:軍屯的同時自動擁有軍籍,是要接受朝廷免費征召的。
可以說本朝的鎮戶與明朝的衛所兵大致相同,不過王倫也打了一個重要的補丁,鎮戶子弟參加吏員考試成為官吏後,並沒有任何歧視性的限製條件,持續五代人後就放開轉為民戶的許可。
簡而言之,朝廷給予鎮戶至少五代人享受諸多優惠待遇的條件,考慮到未來必然出現的戰事停歇、軍事鬆懈、軍隊戰鬥力無法長久保證,那麼朝廷就可以將不能隨意變動戶籍的鎮戶轉為民戶,重新招募新的鎮戶,從而保證總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
關於五代人這個條件,王倫與眾臣商議討論了許久,其實五代人的時間也不算長,一百年的時間,差不多也足夠朝廷對某一地區完成較為深入的漢化了。
就好比燕雲十六州被收複之後,為了彌補南北間隙,朝廷對這一地區的各種政策製度從不區彆對待,既不刻意優待,也不刻意壓製,官方的輿論宣傳也不故意做出區分。
朝廷禁止了民間對燕雲十六州漢人的各種輕蔑稱呼,在這一地區的吏員考試,對考生的條件稍微放寬了一些,同內地府縣一樣,興辦文教,鼓勵農工,首先讓燕雲十六州所屬諸府縣的經濟發展情況,同內地差距縮小。
而且朝廷對外用兵,多有來自燕雲十六州諸府縣的民兵和百姓,士兵們獲得戰利分配和賞賜,從未區彆對待。
這種不區彆的一視同仁的對待,既不會讓燕雲十六州的百姓有人上人之感,也不會產生太強烈的與中原的疏離,至少洪武年間出生的新一代,在接受了朝廷的新式教育後,已經對中原產生了很強烈的認同感。
朝廷雖然在輿論宣傳方麵、王倫雖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天下一家,但王倫非常清楚,隻有中原漢人才是這個王朝的基本盤,所以他對太子的教育,從來都是告誡,一定要重視漢家百姓。
至於蠻夷,在他們沒有徹底漢化之前,要永遠保留一份戒備之心,不可全信。
年初王倫打發太子去洛陽,名義上是巡視營造中的新都,但洛陽並不是太子出行的目的地,王倫是希望兒子多深入了解一下民間情況,這樣他日後當權才不會被下麵的官吏所蒙蔽。
太子王聞就帶著一應東宮屬掾,沿途由唐斌護衛著,便先去了洛陽。開封府向西經滎陽府到洛陽府的官道修繕的相當寬敞,畢竟絲綢之路再次打通以後,在中原的起點從長安不斷東移,已經抵達到了蓬萊府。
前宋時京西北路有四府五州一軍共六十三縣,鄭州滎陽郡轄五縣之地,卻是京西北部諸府州人口最少的,有戶近四萬,口四萬一千餘。
剛好卡在洛陽與開封之間,所以滎陽郡很不幸地也屬於前宋時期“環東京城經濟貧困帶”,是人口大量流失地,等到本朝推行均田,號召流民百姓歸來,人口才充實了起來。
被調整為河南行省後,省衙官署不在開封也不在洛陽,而是定在了潁昌府,與後世的河南省轄區不儘相同。
一直到洪武年間,朝廷遷徙了開封府的一些作坊,滎陽府的產業才有所發展,隨著朝廷營建新都的消息傳遍天下、已經成為定局後,滎陽府難得又迎來了一波發展期。
考慮到未來遷都後洛陽的糧食、物資供應,朝廷在滎陽府修建了一座規模巨大的興平倉,通過海運、漕運、陸運到東京城的糧食、布匹、鹽等生活必需品,就有相當一部分儲存在了這裡。
因此河南行省的工業發展,主要以依托於農業的加工業和手工業為主,也由於離京師近,河南行省的賦稅征收情況最是嚴格透明,吏治也相當清明。
這也是付出兩座都城後,河南行省百姓們能夠享受到的難得的好處了。
在洛陽停駐了月餘,太子王聞並沒有返回京師,而是動身過潼關進入陝西,前往長安府視察去了。
王倫自稱帝以後,除了親征金國之外,便幾乎很少出京師,他知道皇帝出行必然勞師動眾,還是沒必要給民間太多騷擾和麻煩了。
所以王倫很重視情報部門,楊林、吳用都做過本朝的特務頭子,不過吳用很快被調離,楊林一直負責儀鸞司至今,儀鸞司雖然像明朝的錦衣衛一樣耳目眾多,但隻有情報收集權而沒有審判權和罪犯處置權。
再加上朱貴、韓伯龍負責的落實到村的供應社係統,天下大大小小的事務都瞞不住王倫。
但王聞不同,他兩三歲時就進入京師,養在皇宮,並沒有深入接觸過民間底層的生活情況,不了解民間,未來他一旦接管權力,難免要漂在半空,為地方官吏所欺瞞的。
故而王倫給王聞製定了外出巡視的路線,最終的目的地是綏德府,要看一下陝北高原黃河兩岸的綠化情況。
此外王聞還有一個任務,將李綱接回京師。
李綱先後坐鎮蜀地和西北,他是直臣,為官清正,從不拉幫結派,到了西北後,就以雷霆手段遷徙前西夏百姓分散,梳理地方,勸農桑、興教育,可以說西夏滅亡後,寧夏、隴右二行省保證了較為穩定的局麵,李綱是功不可沒的。
以宰相之尊而坐鎮西北,大約也就李綱這樣無私心、王倫這樣的皇帝能夠做到彼此不相疑。
李綱是很希望多留在西北一任的,他很清楚,身為國朝群相之一坐鎮地方,他可以就近促進本地的快速發展,他見過蜀地的繁華,雖然不奢求西北百姓也能夠像蜀地百姓那般悠閒地生活,但差距也不能拉開太大。
隻是王倫需要人手,朝中也缺乏李綱這樣的大才,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則是許貫忠病了,尚書省需要有人協助或者接手。
許貫忠生病的消息,朝廷並未大肆宣揚,因為許貫忠完完全全是累倒的。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