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李書記,事業正處於關鍵的上升期,這個修複項目是他履曆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他更進一步的絕佳台階。
如此重要的功勞簿,怎麼能容忍被一群外人——尤其是資曆尚淺的學生們——分潤?
說什麼保密風險,誠意有幾分,風險又占幾分?
高曉光心中了然,他嘴角牽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是理解,也是無奈。
“李書記說得非常有道理,”
高曉光神色平靜地開口,聲音依舊沉穩,“保密責任重於泰山,確實是我們必須放在首位的考量。
是我考慮欠周了。
既然如此,為了保障國家機密安全,大規模引入外部學生的方案,就暫且擱置吧。
我們再從內部挖掘潛力,集中精銳力量攻關。”
李建國聞言,緊繃的下頜線鬆弛下來,臉上露出一絲如釋重負的笑意:“高顧問理解就好!
理解萬歲!
內部力量,我們一定全力配合您調配!”
會議結束,人群散去。
高曉光站在窗前,望著窗外車間裡巨大的機床輪廓,眼神深邃。
他沒有堅持,並非妥協,而是心中已然有了新的藍圖。
一個更加大膽,也更加長遠的計劃在他腦中成型。
他不僅要將這台機床救活,更要讓九州國擁有自己的母機!
他決定,一方麵依托西北區域多功能實驗室作為基地,在那些從北極熊挖來的精英工程師,如維克多·伊萬諾夫的輔助下,秘密啟動逆向工程與自主研發!
北極熊的技術是基礎,但僅僅是起點。
另一方麵,他要打破常規,繞過體製內的掣肘,直接從全國頂尖高校掐尖——高薪聘請一批真正有天賦、有潛力、肯鑽研的優秀學子,特彆是那些家境普通但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將他們直接吸納進西北多實的前沿項目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要打造一支屬於未來的技術尖兵。
接下來的一個月,南方機械廠精密車間的燈光,成為了這座城市永不熄滅的星辰。
高曉光身先士卒,吃住幾乎都在車間。
他帶來的核心團隊,除了刑國棟、艾爾莎、維克多,還有幾位經過嚴格篩選、簽署了最高級彆保密協議的博士生:華清大學的王振華,理工的李明遠,以及來自西大的機械天才張偉。
修複工作是場硬仗。
高曉光充分利用了維克多帶來的、那些通過特殊渠道獲取的北極熊五軸機床核心技術的資料——涵蓋控製係統原理圖、關鍵部件結構圖、部分調試手冊等,結合他自身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帶領團隊抽絲剝繭。
車間裡,日夜回蕩著工具碰撞的清脆聲響、調試指令的低沉口令和激烈的技術討論。
“精度補償模塊的數學模型必須重新推導!”維克多指著屏幕上複雜的公式,神情嚴肅,“原始模型在環境適應性上有缺陷,我們這裡的溫度、濕度變化比‘北極熊’本土劇烈得多。”
“控製係統底層驅動需要優化,”高曉光伏在控製櫃前,眼睛緊盯著示波器上跳動的波形,“核心芯片的信號時序有偏差,這會導致插補運算累積誤差。艾爾莎,把維克多資料裡關於‘信號抗乾擾處理’的那份俄文筆記翻譯給我,重點看第27頁到35頁……”
李建國則拿著厚厚的賬本和采購清單,精打細算地調配著每一分錢和每一件稀缺的備件:“進口的精密軸承配額快用完了!老張,你趕緊聯係那個滬上的老關係,看能不能從備用庫裡再勻出兩套!價格……咳,儘量壓一壓……”
喜歡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請大家收藏:()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