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覺得李靖將軍所言不無道理。李恪殿下的軍事才能有目共睹,但臣所擔憂的是,既然突厥人已經采取了龜縮戰略,在這嚴冬之際,人力終有窮儘時,血肉之軀終歸抵不過酷寒的威力。”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前宰相蕭瑀依舊盯著一張嚴肅的臉,大步上前,雙手抱拳,向李世民行了一禮,說出這麼一番話來。
之所以稱呼蕭瑀為前宰相,實在是人生之大起大落都不足以形容他。
他五次被拜相,五次被罷相,堪稱朝堂上的傳奇人物。
這位頂著一頭花白頭發的老人,他的妻子乃是獨孤皇後的娘家侄女。
而太上皇李淵,則是獨孤皇後的親外甥,兩人的妻子,是姑舅表兄妹。
加上,當年兩人在隋朝做官時,私交就很好。
所以,李世民在帶兵進攻薛舉時,李淵寫信帶給蕭瑀。
蕭瑀看完信後,一刻也沒有耽誤,收拾行囊,當即啟程前往長安。
就連城池內的所有兵馬,也都一並交給了李世民。
李淵在位期間被授予為光祿大夫,宋國公,拜戶部尚書。
隻不過,蕭瑀為人處事嚴厲刻板,性格上剛直不阿。
加上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當起了太上,李世民成功即位。
眾多前朝老臣中,隻有蕭瑀一人直到貞觀二十年,還始終活躍在政治權力中心。
但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沒有了老夥計李淵的庇護,一直以來以嚴厲清正,不肯容人之短,不善處理人際關係的蕭瑀。
仗著李淵的舊日情誼,上朝言事、言詞都簡括直率,屢次逆忤李世民,不被李世民所喜。
但蕭瑀這人不貪財不好利,且忠誠耿直,每次麵對朝堂大事,依舊會挺身而出。
此時,蕭瑀微微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接著說。
“燕王殿下就算在軍事上展現出不凡的天賦,在這樣的天氣中,也難免會受到諸多限製......”
說到這裡,他抬頭看向了李世民,見李世民正一臉傾聽的模樣,蕭瑀這才繼續說道。
“他們又如何確定,隻要征召了燕王李恪,就一定會打破現在的僵局呢?”
蕭瑀的話一說完,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有讚同他觀點的,但也有人覺得他說的太過片麵。
李世民見狀,目光在蕭瑀臉上掃過,剛想詢問一句。
“那依蕭愛卿之見,該如何應對?”
“依我看,要不就讓蕭仆...蕭少師辛苦一趟,往那北方草原一趟吧?方正雲州也好...朔方也罷...光是憑一張嘴也估計也能說回來,何必辛苦我那侄兒...”
這時,一道聲音突然響起,直接朝著蕭瑀發起了冷嘲熱諷的戰鬥模式。
眾人循聲看去,說話的正是太上皇李淵的堂侄,唐朝建立後封趙郡王的李孝恭。
同時,也是大唐宗室赫赫有名的名將。
武德二年任信州總管的他,次年獻計,並率軍攻打南方蕭銑,立下戰功,升任為荊州大總管。
後因治理荊州有方,遷任襄州道行台左仆射,武德六年,又率軍攻打輔公祏,用一年時間將江南平定,因功拜揚州大都督。
原以為,到了他們這一代,李氏宗室會領兵打仗的子嗣,就已經屈指可數。
現在,好不容易出了李恪這麼一號人物,讓眾人看到了宗室武將後繼有人的希望。
怎麼?
你還要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猜測,就毀了他?”
李孝恭一臉正色,目光中帶著對局勢的審慎與凜然看向蕭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