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唐朝宗室,李孝恭為人性情奢侈、豪爽,待人寬恕謙讓,沒有絲毫皇室該有的驕矜,自得之色。
故而不光是太上皇李淵對他十分親待,就連李世民登基後,也對他格外倚重。
每逢軍國大事,必召其入宮商議。
若是在尋常,眼見今天的小朝議已經進入到尾聲。
這位喜歡奢侈生活、從不虧待自己的宗室貴胄,早該惦記著回府享用,珍藏的美酒和佳肴了。
或者到太上皇李淵那裡,討一杯番邦上供的美酒嘗嘗。
可今日,就在李世民都準備結束這次朝議時,他卻罕見地站了出來。
在他站出來的那一刻起,包括李世民在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隻見他先是整了整身上鑲滿金線的王袍,上前一步朗聲道。
“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看到他的神色一反平日裡的慵懶隨意,目光中帶著少見的認真。
這讓李世民都不禁心頭一緊。
隨即,李世民眉頭微挑,抬手示意他繼續,“河間郡王,但說無妨。”
見到李世民頷首同意他的覲言後,李孝恭抬頭環視一圈後,朗聲說道。
“陛下,今日朝堂議事,一是為了商討北疆戰事,尋求破敵之策,以及代國公李靖推薦征召燕王李恪加入,北伐大軍一事;二是籌措糧草軍需,以資北伐。\"
說到這裡,李孝恭突然話鋒一轉,聲音提高了幾分。
\"然糧草押運之事即成,為何征召燕王李恪加入北伐大軍一事,卻遲遲未見明旨?”
李孝恭此言一出,李世民就露出一個果然如此的苦笑。
他早知李孝恭站出來必有驚世之言,卻未料到竟直指李恪。
在太子李承乾打斷這項議事的時候,李世民也是配合的將此事擱置。
本來他是想著在散朝之後,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留下,私底下再細細商議一下這件事。
繼而再決定,是否采納李靖的舉薦。
可沒有想到,會被李孝恭這麼快挑明。
並且還是眾目睽睽之下,這讓他也有些頭疼起來。
隻是,他有些不明白,為什麼李孝恭會對李恪加入征討大軍這件事如此上心。
若是說,河間郡王李孝恭想要支持李恪爭奪儲君之位,深知他為人的李世民,是如何也不會相信的。
這位堂兄向來對朝堂爭鬥避之唯恐不及,平日上朝的時候。
基本上也不會主動發表意見,多是眯著眼聽眾人爭辯,等到那些大臣因為某件事急了眼,末了才會打個哈哈圓場。
哪像今天這樣鋒芒畢露。
就在李世民思考著河間郡王李孝恭,今天為何如此反常的時候。
聽到他提及到李恪的太子李承乾,原本因為能夠插手北伐糧草押運而暗自欣喜的神色,瞬間凝固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