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鐵在城屬的鐵匠坊裡鑄造出梭形的鐵殼,分上下部分,下部如船,上部是門,以鉸鏈和鎖扣固定,框與門都塗滿樹脂做緩衝。
但人在這樣的殼子裡也看不到外麵的環境,如何敢飛行。
加玻璃是不現實的,如今城市的工藝雖然比之前略有進步,卻還無法做出能用在飛行器上的高強度玻璃。
《天序》上記錄了一種不需要眼睛耳朵去觀察周圍的法術,納靈期就可以施展,名號卻很大,叫“心眼”。
它與本身修為境界成正比,納靈期用它,透過牆壁去觀察景象,就跟黎明前用眼看東西一樣,能看見影子卻無法分辨細節。
已經是結丹期的石鐵,施展這觀察法術的效果比納靈好了十幾倍,但也隻是將影子看得更清晰而已,能看到顏色不同,但依然無法分辨細節。
進入梭形鐵殼,關門鎖扣後,石鐵施展心眼法術,如料想的一樣,能觀察到外界空間,但畫麵和聲音都很模糊。
他隻能退出來,翻開《天序》納靈境記錄法術的那一頁,一直看到了結丹期的法術,才發現了一個合適的方法。
法術符文。
符文是石鐵完全沒有觸碰的領域,《天序》對於這門技術的描繪不多,隻有幾句話解釋原理,每個法術後麵都畫了一個符號。
符文分兩部分;一個是固定的框架,叫做“神明橋”,是確定符文可以溝通法術力量的載體;
神明橋中間留有空白,就是刻畫另一部分的地方,叫“神明眼”,是確定了符文的作用。
神明橋好學,形式固定且種類不多,多練幾遍就會了。
神明眼就難了,不同的法術就有不同的神明眼,一個法術的不同程度也有些微差彆。
而且它的線條非常複雜,直線很少,幾乎全是弧線,要求必須嚴絲合縫,差了絲毫便是廢符。
學這東西,不僅極其考驗記憶,還考驗手的靈活。
幾日畫符,石鐵是真懷念以前見過的打印機和複印機,如果有這些,符文還不是信手拈來。
心眼的法術符文並不算難,這個法術就隻是個初級法術而已,石鐵很快記熟了規則和線條,在模仿上又花了些時間便學會了。
要在鐵殼外麵畫符,炭筆就不適合了,風一大就會吹散,得用鐵錐刻出線條才能安全。
一番嘗試後,石鐵竟直接就成功了,有符文感知視野後,鐵殼外的景象就跟不存在鐵殼般一覽無餘。
欣喜之餘,他立即架著鐵殼在空中飛行,沒有風打臉確實要舒服很多,速度也可以提升更快,但很快他就膩了這個空間狹窄的鐵殼子。
躺在無法坐立起身的鐵殼子裡,石鐵自言自語道“這鐵殼子跟個棺材一樣,一點都不舒服。”
“既然符文可以直接施展法術,隻與周圍的靈力和使用者有關,而這裡又靈力充沛,那我為什麼不直接用符文擋風呢?”
這個想法剛產生,他便立即轉頭回城主室研究擋風的法術。
《天序》上有一門法術,吸收衝擊力再釋放它。
通常被用來製作盾牌戰甲,所以也叫它“盾術”。
風打臉自然也是衝擊力,完全可以用這個法術來抵擋。
想了半日,在排除了所有不舒服的載體後,他確定做一個帽子。
帽子的係繩作為釋放力量的位置,然後又由衣服上的符文吸收力量,一路傳遞到鞋跟釋放力量。
這樣一來,不僅破風時的阻力消失了,還有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