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距離海州城足有數百裡之遙,即便是自沈陽而出也要足足三日方才能夠抵達的"清河城"同樣是城門緊閉,不時便有幾名身材魁梧的建奴在身旁漢人降軍敬畏的眼神中於城樓上梭巡,顯得森嚴肅殺。
因為大汗率領著國內的勇士們傾巢而出,作為扼守赫圖阿拉咽喉的清河城便成為了重中之重,而早些年便與努爾哈赤所結識的劉興佐便被臨時任命為這清河城的守備,負責統率城中的將士。
許是為了不辜負努爾哈赤的信任,這劉興佐更是連續多日都宿在這清河城頭之上,不敢有半點耽擱。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沈陽城中的熊蠻子始終按兵不動之後,原本兢兢業業的劉興佐也漸漸放鬆下來,不似最初那般緊張,並在麾下將校的"建議"下搬回了城中的府邸。
為了拱衛這號稱赫圖阿拉咽喉的"清河城",國內留守的漢人降軍儘數被調遣至此,以便與坐鎮薩爾滸城的四貝勒皇太極遙相呼應,互成掎角之勢。
為此,近些天他與那四貝勒皇太極來往書信不斷,並從其字裡行間之中察覺到了一絲若有若無的招攬和親近。
這位一向以"陰險狡詐"而著稱的四貝勒,竟是主動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這倒是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
...
"兄長,城門已經關了。"
耳畔旁猛然響起的呼喝聲打斷了正盯著手中書信微微失神的劉興佐,令其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投向來人,臉上露出了一抹微不可察的複雜之色。
說起來,他在大金國內的"資曆"可是十分深厚,早在二十餘年前便與努爾哈赤所結識,關係密切至曾被努爾哈赤親自賜予名諱。
不過因為他的"勢力"實在是有限,無法與那獻城而降的李永芳以及散儘家財並替努爾哈赤通風報信的"清河城主"佟養性相提並論,導致他一直未能被委以重任,也沒有迎娶宗室之女,成為與那二人平起平坐的駙馬。
今次若非那清河城主為了"戴罪立功",主動跟隨大軍出征,隻怕他連這個戍衛清河城的差事都撈不到。
"老奴那邊,還沒有消息嗎?"
恍惚片刻,劉興祚便是迅速恢複了思緒,轉而朝著眼前麵容與自己有些許相似的胞弟詢問道。
自三月初,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山腳下擂鼓聚將並傾巢而出之後,自己已是許久沒有收到來自前線的消息,更不知曉努爾哈赤的近況。
儘管劉興祚的聲音不大,但此等言論若是被外人知曉,必然會瞬間引來翻天巨浪,於府中梭巡的女真建奴也會毫不猶豫的將其緝拿。
這偌大的汗國,誰敢對努爾哈赤以"老奴"相稱呼?
許是習慣了自己兄長的"膽大包天",在兄弟中排行老五的劉興治便是麵不改色的回應道"自從強攻鳳凰城無果之後,便再沒有消息傳回。"
提及此事,相對還算年輕的劉興治不由得舔了舔嘴唇,蠢蠢欲動的低喃道"兄長,這老奴不會死在外邊吧?"
雖說這女真人因為生活環境艱苦的緣故,身體素質遠勝於大明的百姓,但那努爾哈赤也是年過六旬,且因為常年征戰,落下了不少病根。
街頭巷尾的那些流言蜚語雖是不可全信,但正所謂"無風不起浪",老奴努爾哈赤的身體恐怕確實出了點問題,如今又在鳳凰城外折戟沉沙,這要是一口氣沒有上來,說不定會發生什麼事呐。
"不好說。"
聞言,劉興祚臉上便流露出一抹耐人尋味的神色,炯炯有神的眸子不由自主的投向沈陽城的方向,呼吸微微急促。
與那鐵了心要給建奴當"奴才"的李永芳和佟養性所不同,他當年雖是因為不滿開原守將的羞辱,憤而投奔了努爾哈赤,並且一度與他來往甚密,但自問沒做過太多"傷天害理"之事。
尤其是在努爾哈赤正式建國稱帝,並且將他編入隸屬於大貝勒代善麾下的正紅旗之後,他更是刻意降低自身的存在感,主動遠離大金的權力核心。
說起來,他由最早一批與努爾哈赤結識的"心腹"落到如今這般無人問津的境地,除卻是那老汗性情冷血,隨著位高權重,逐漸將他冷落之外,還有他刻意而為之的原因。
畢竟努爾哈赤如今已是正式建國稱帝,公然與大明叫板對峙,而他又不像那近些時日炙手可熱的範文程一樣,心甘情願的想要在大金"出人頭地"。
說他清高也罷,說他自欺欺人也罷。
至少他心中還殘存著一絲良知,不願像那李永芳一樣,成為被大明軍民百姓人人唾棄的叛徒漢奸。
而這等念頭,在近兩年努爾哈赤屢戰屢敗,並且對遼東子民愈發冷酷殘暴之後,愈發強烈濃鬱。
隻可惜,他報國無門。
"兄長,如今這清河城可是咱們兄弟說了算的。"
"要不咱就直接以巡查為名,逃回沈陽?"見劉興祚臉上露出了一抹遲疑之色,早已知曉其心中所想的劉興治便是呼吸急促的建議道。
如若是尋常時候,他自是不敢如此"膽大妄為",畢竟距離清河城不過數十裡遠,便是那易守難攻的"鴉鶻關",他們若是沒有個正當理由,可不見得能夠騙過那些來回巡視的韃子。
不過好在去年夏天,這處天塹便被老將李如柏趁著夜色奪回,如今倒是免去了他們不少麻煩。
"就此逃回沈陽?"聽得此話,劉興祚的眼眶先是一縮,隨後臉上便露出了不加掩飾的心動之色。
自己幼弟的建議雖是簡單粗暴,卻也具備不小的成功性,如今的這清河城,可是他說了算,誰敢隨便過問他的去向?
不過他要如何向"鴉鶻關"的官兵們證明自己的身份,並且換取朝廷的"諒解"?
為了能夠在這大金立足,他的腦後早就留起了醜陋的金錢鼠尾,他強烈懷疑自己恐怕不等抵達"鴉鶻關"外,便會被駐守的官兵們射殺。
更重要的是,富貴險中求。
他在這大金"忍辱負重"多年,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回歸大明的機會,自是不可能如此傻乎乎的跑回去。
最起碼,他也得給朝廷具備一個"禮物",以此證明自己的誠意,而自己後半生的榮華富貴,也將由這"禮物"的重要性決定。
該怎麼辦呢?
詭譎的氣氛中,兄弟二人相顧無言,但卻儘皆瞧見了對方眼中的狡黠和凝重。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