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五,節在清明。
自三月下旬開始,京師的雨水便漸漸多了起來,尤其是"遼東大捷"的消息傳回之後,沉悶不已的京師更是迎來了一場瓢潑大雨,青石磚板的縫隙中尚存著不少雨水。
日頭升起,京師朝陽門外突然傳來了陣陣喧嘩聲,幾名文官在諸多兵丁保護的簇擁下,神情冷峻的行至管道旁的涼亭中,似是在等待著什麼人。
大明雖然不禁止朝中官員私下來往,但因從萬曆年間層出不窮的"黨爭",朝野中的官員倒也心情靈犀的達成了某種默契,輕易不會在百姓麵前"聚眾",更彆提像眼下這等身著官袍,大搖大擺的出城迎接。
但這些官老爺臉上的表情為何如此不耐煩?
沿途路過的百姓行商心中雖是不解,但卻無人敢上前喧嘩,隻是默默在道路兩旁等候,心道來人究竟是何等來頭,竟然同時讓這幾位朝廷命官主動相迎?
瞧這幾名官員身上官袍所繡著的"補子",可都是清貴的五品官員,而且其身旁還有兵丁保護簇擁。
"來了。"
不知過了多久,涼亭中響起了一道不辨喜怒的呼喝聲,原本在閉目養神的官員們也是緩緩睜開雙眼,凝神看向為首的翰林學士楊漣。
這位曾經的"東林骨乾",在前兩年改換門庭,倒向天子之後,瞬間便被天子引為心腹鞏固,不僅讓其擔任素有"儲相"之稱的翰林學士,而且允其在乾清宮暖閣聽政。
現如今,更是令其負責迎接朝鮮使臣,負責與朝鮮使臣外交接洽的一切事宜。
"諸位同僚,隨我迎接吧。"
輕輕晃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翰林學士楊漣便是麵無表情的輕聲道,並在遠處諸多兵丁敬畏的眼神中,率先走出了涼亭。
"遵令。"
因為摸不清天子對於朝鮮使臣的具體態度,涼亭中的官員們雖是對朝鮮"忘恩負義"的行徑頗為不齒,卻也不敢表現的過於明顯,紛紛跟在楊漣身後,立於官道兩側,並默默整理著身上淩亂的衣衫。
朝鮮作為大明的宗主國,其國內的權力交接,君主更迭均需要得到朝廷的冊封和承認。
若是不出意外,此刻出現於遠處天際線上的朝鮮使臣們,便是為了那發動政變奪權的綾陽君李倧而來。
想到這裡,跟在楊漣身後的幾名禮部官員便是露出了耐人尋味的神色。
而依著過往的慣例,每逢朝鮮使臣覲見,朝廷都會令禮部侍郎相迎,若是趕上兩國關係密切的時候,還出現過閣臣親自相迎的情況。
雖說隨著東林大佬孫慎行卸任禮部左侍郎,朝廷至今沒有委任新的侍郎人選,但代掌禮部的尚書何宗彥尚在朝中。
可這一次,天子卻是打破常規,僅以官階為五品的翰林學士楊漣相迎,此舉無疑是在側麵表達對朝鮮的不滿。
...
...
自萬曆四十四年開始,因為遼東腹地被女真建奴所占據的緣故,大明和朝鮮之間的來往方式便由之前的"陸路"轉變為"海陸",此舉不僅花費巨大,而且會額外浪費幾天功夫。
故此按照時間推算,眼下出現在官道儘頭上的朝鮮使臣們,極有可能是半月前便從朝鮮本土動身。
約莫小半炷香過後,在官道兩側諸多百姓恍然大悟的眼神注視下,浩浩蕩蕩的車隊緩緩停滯,為首的使臣也在身後隨從的攙扶下,神情莫名的興至楊漣等人身前,聲音沙啞的拱手道"下國朝鮮使臣李慶全,見過天朝上官。"
說話間,這名瞧上去約莫五十餘歲,自稱為"李慶全"的朝鮮官員臉上便是湧現出一抹轉瞬即逝的憤恨。
作為"綾陽君"李倧在潛邸時期的心腹肱骨,他雖是沒有參與到那場心驚肉跳的"政變"之中,但依舊被委以重任,奉命出使大明,尋求得到明廷的承認和冊封。
畢竟無論放在何朝何代,綾陽君李倧的行為都是毫無爭議的"謀逆",政權的正統性存在爭議和質疑。
若是沒有明廷為其背書,李倧即便能夠通過排除異己的方式掌握王權,也始終是"名不正,言不順"。
可他實在沒有料到,明國居然隻派出眼前這點人前來迎接他?而且這為首的官員,至多也就是五品而已,與那身著緋袍的侍郎高官存在著天壤之彆。
"免了。"
雖然知曉眼前這操著一口流利官話的朝鮮官員必然是那綾陽君李倧的心腹肱骨,那楊漣的臉上依舊沒有絲毫表情,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與其平日裡的行事作風大相徑庭。
"天子命本官在此迎接爾等。"
"此乃為鴻臚寺主簿,稍有便由劉大人負責安頓爾等。"
沒有理會李慶全臉上溢於言表的討好之色,楊漣聲音淡然的交談了幾句之後,便是毫不猶豫的轉身離去,留下一眾瞠目結舌的朝鮮使臣留在原地。
虧這朝鮮終日以"小中華"自居,不僅享受了大明兩百餘年的庇佑,更是在大明的幫助下"複國",可此等鴻恩深意在先,這些朝鮮人不想著知恩圖報也就罷了,居然還敢恩將仇報,暗中與女真建奴私通有無,甚至陳兵鴨綠江畔,掣肘那皮島上的毛文龍。
若非天子要求,如此忘恩負義之輩,實在不值得他浪費口舌。
"劉大人?!"
呆滯半晌,朝鮮使臣李慶全終是反應了過來,不敢置信的看向身旁的鴻臚寺主簿,胸口不住起伏。
他雖然猜到了自己此行不會太過順利,極有可能受到朝廷君臣的"刁難",但也沒有料到這下馬威竟是來的如此突然。
他堂堂朝鮮使臣,不安排禮部侍郎前來迎接也就罷了,就連後續的一切事宜,都是由這小小的鴻臚寺主簿負責?
彆說他乃是代替朝鮮新王李倧而來,即便是大明國內的那些土司領主前來覲見,明廷也不會如此"怠慢"吧?
難道這明廷君臣就不怕他們朝鮮一氣之下,再度倒向女真建奴嗎?
"朝鮮使臣,請吧。"
強行忍住臉上的笑意,身著青袍的鴻臚寺主簿便是領著身旁的袍澤,轉身朝著身後的城池而去,心中很是暢快。
朝鮮人,就得狠狠敲打。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