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賦徭役之外,朝廷還有各項“雜征”,老百姓還需麵對貪官汙吏的壓榨剝削,以及各類天災人禍。底層小農沒有任何福利措施兜底,但凡遇上什麼意外,真的很容易破產落得個賣兒賣女、家破人亡的境地。
張居正將田賦、徭役、雜征總為一條後,除了使征稅的流程大大簡化,不想服徭役的人還可以另外繳錢,由朝廷雇人代役。至於一條鞭法是怎麼觸及到了官紳地主的利益,導致它在初期推行時困難重重,就不得不提到“按畝折算”這四個字了。
按畝折算,指的是將老百姓應繳的人頭稅分攤到“田畝”裡。因田畝就是舊時代最大最重要的資產,這項改革意味著朝廷不再按照“年收入”征稅,而是按照“資產”收稅。
想想看,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誰能擁有大量的“資產”那肯定不是馮家灣這群平頭老百姓啊
當然,這個時候的“按畝折算”還不徹底,真正的“攤丁入畝”,還得等到雍正那會兒。中學課本裡說啦,“攤丁入畝標誌著中國實行了兩千多年的人頭稅的廢除。”
盛無崖一直覺得,粗暴地按人頭,也就是按年收入收稅其實挺不公平的。有的人家裡可能真的有十幾口人,但他家的收入並不見得高,甚至還在貧困線掙紮。有的人家裡可能隻有一根獨苗苗,可這根獨苗苗擁地千畝,躺著就有大筆銀錢入賬。
“按畝折算”毫無疑問可以遏製貧富分化,將稅收的重心轉移到官紳地主身上,快速充盈大明朝岌岌可危的國庫。可官紳地主又不是軟柿子,豈能甘心就這麼被人狠狠咬上一口所以張居正死後不僅被抄家,還被挫骨揚灰,家人不是餓死,就是流放,結局十分淒慘。
在盛無崖最初生活的那個世界,也有類似於按“年收入”征取的“口賦”。至於那個時代的“資產”,當然已經不局限於田畝,而是田畝之外的其它東西。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可能就是房子說到這裡,大概就能明白,為什麼“房產稅”提了那麼久,施行起來卻千難萬難。
畢竟似張居正這樣的猛男,一朝一代能出幾個
此時此刻,托了這位張文忠公的福,馮家灣的人既不用一年交兩次稅,還能把賣玉米得來的銀錢拿來抵役,用不著離家千裡去什麼犄角旮旯的地方服徭役。
十月,當縣裡的吏典進村後,馮家灣所有的村民都聚集到了裡正家,排隊納銀。李尋歡下意識地想知道一條鞭法在基層的執行情況,請求棘大夫交稅時務必帶她同去。雖然“李二娘”從未講明過自己的真實身份,但盛無崖心裡門兒清。她非常欣賞這位探花郎對百姓的憂心,拍了拍胸脯承諾道“你放心,到時候一定帶你去湊熱鬨。”
到了繳稅的那一天,李尋歡用布條用蒙好眼睛,然後就跟棘大夫手挽手地出發了。荊無命牽著黑將軍跟在後麵,時不時就要瞥一眼那倆人挽在一起的胳膊。
這輩子,盛無崖的長相甚是平平無奇。在馮家灣之所以稱得上“美人”,全因她家夥食好,營養充足氣色紅潤。至於李尋歡,那就當真說得上驚世駭俗傾國傾城了,就算她年紀大還“瞎了眼”,也擋不住那些陸續歸村的年輕人熱情的目光。
終於,有個不怕死的青年梗著脖子托媒人來棘大夫家說親,盛無崖本著看熱鬨不嫌事大的心態,親切地招呼了媒人,還把探花郎拉出來親自說和。
李尋歡弱柳扶風地走到媒人跟前,全程咳個不停,斷斷續續地隻說了三句話。
第一,她眼瞎不能乾活兒;第二,她的咳疾久治不愈;第三,她身體壞了不能生孩子。
此言一出,馮家灣再也沒有人給她說親了。
盛無崖挽著李尋歡趕往裡正家的路上,回頭率奇高。縣裡的吏典看到這兩個女郎,當場抽了好幾口冷氣。
棘大夫目不斜視地納完了今年的稅款,還在吏典的要求下支付了幾錢火耗,之後就帶著李尋歡家去了。
回去的路上,探花郎的臉色很差,恨恨道“一兩銀子的火耗不過百之一二,他們竟敢收三錢”注1
火耗,指的是老百姓交上去的碎銀在經過官府重新融鑄時產生的損耗,平均下來是每兩一至二分。這部分火耗,全由百姓自己負擔,和實物稅在“民收民解”的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損耗類似。
朝廷欽定的火耗,是百分之二,這還是李尋歡親自定下的。誰料推行到民間,竟然一路水漲,直接飆到了每兩三錢。
盛無崖聽了探花郎的急怒之語,幽幽道“除非火耗歸功,不然此例一定會成為某些人斂財的手段。”
火耗歸功,指的是稅收過程中產生的一切損耗都由朝廷來承擔。這一點隻有後世的雍正做到了,那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皇帝。
李尋歡停下腳步,沉默了很久,咬牙道“好,那就火耗歸功,我來推。”
“倘若因此死無全屍呢”盛無崖忽然問。
李尋歡取下自己的遮目的布條,看著女郎長歎了一口氣,一字一句道“那就死無全屍”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